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586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瞧茯苓吃的那个香劲儿。

你瞅茯苓吃饭,就会发现,一口三口五口,嘴不大,吃的可不少,咱看着茯苓吃,吃饱了都能再吃下半碗饭。

还有她家米寿,长的也带着下饭样。

话说,多亏只在这里住几日啊,呆时间久了,钱佩英怀疑:她闺女更得学坏。

本来就是那爱臭讲究的人。

这人啊,能从苦日子走向富日子,反之,从富日子向穷日子过,冷不丁的还会有点儿受不住呢。

那时候,她们一家三口刚穿越就逃荒,都逃荒啦,在那么紧急残酷的情况下,她有时候做饭,还停留在要给做香而不是做得多的惯性思维上。

那段日子,包括最开始落户安家那阵,她稍微舀一勺油,哪怕是酱油,茯苓她奶就一副要被气昏的架势。

所以说,可不能让闺女适应衣来伸手,洗完澡要有人按摩,吃饭挑精的吃的习惯,生活质量拉的太高,回头老宋压力更大啦。

想起老宋,钱佩英吃饱了,用热帕子擦擦手,终于想起问,对了,她们爹在哪呢。

得给报报账啊。

老宋,你生的败家闺女,可不是她一人生得出来的。

“回太太,老爷在静而圣那里,刚派人传了话,太太可以去那里坐坐。”

宋茯苓和弟弟、桃花、宝珠吃饱饭在打秋千消食时,钱佩英拿着闺女买的这些“破烂”去找宋福生了。

走到门口,还碰到四名送茶点送茶的小厮。

是什么茶。

去火茶。

人家陆畔可孝心了,不,准确的说是前院卢管家心细。

怕宋福生赶路月余会上火,特意嘱咐小厮们在选茶点和茶叶时,多让宋福生食一些清心明目的。

钱佩英等小厮们行礼完离开,她才掀开帘子进去,特意没让带路的丫鬟进去,也以为屋里就宋福生一人在,开口就道:“我说老宋,你看看你闺女买的这些……”

杨明远站起身行礼:“婶儿。”

“啊,明远在啊。”

宋福生说,明远也是才来不久,过来说说话。

“你刚才要说啥?你娘几个买啥啦。”

钱佩英瞅眼杨明远,也没太在意,示意杨明远该坐就坐。

就笑着将包袱递过去:“你快看看你闺女给你买的镇纸吧,你猜花多少银钱。还有那个葫芦手串。”

这葫芦手珠才是最不值的。

它再好,说出花也是葫芦。

买的时候,钱佩英就拽闺女衣服袖子。

你说在现代,咱买它挂车里是为图吉利,在古代花那么多钱买它做什么,挂骡子车上?要价比一头骡子都贵。

闺女就说,男人戴手串,感觉比荷包挂配件有内涵,给老爹买,爹身上连个配件也没有。

闺女还说:其实想买好的菩提手串来着,最满意的是让爹戴菩提,但是品相好的买不起,自己买串差的戴着玩吧。

钱佩英当时:你快别想了,你咋就想买的东西有那么多。

最终同意花三十六两银钱买,钱佩英是被米寿劝的:

“姑母,我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葫芦,福禄,我想让姑父福禄,这东西戴好了就是姐姐讲的法器。”

米寿至今都记得姐姐教的: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扯远了。

再说回宋福生和杨明远看到物什,俩人两种反应。

宋福生:他闺女真会买,你看看,不愧是他的女儿,真会投资。

宋福生率先拿的不是镇纸,而是葫芦手串,另一手拿核桃,心想:这两样要是送对人,礼物要送给识货的人,再弄个体面的红木盒一包装,将来能当上百两的礼物送人。

杨明远是听完无语,那手串就六、六十两银钱:“……”

以为今日宋婶和宋姑娘出门会去打听房价、地价,或是在京城添置一些吃穿用以及不好买的药品,至少他会这样。

第七百三十三章 我们要送礼

宋福生显摆一样,将葫芦手串放在手心,示意杨明远看。

“明远,给掌掌眼,看看咋样。”

杨明远摇摇头,一脸不太懂的模样。

但心里依旧是那个观点。

假如这东西是金银,哪怕工匠将手艺银钱加出很高,其间含金含银量少一些,那它也是金银物什。

是将来着急有需要,能换钱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