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留言板(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早已过了中秋,雨仍下个不停。

淅淅沥沥,无休无止。

一场秋雨,一场冷。

刚从大庆殿出来之时,刘沆感受到一股明显的凉意。

搓了搓手,轻呵了一口气,竟有淡淡的气雾。

走到宣德门,许德水赶忙迎了上来,殷勤问:“老爷,是否先回府添衣,然后再去?”

刘沆上了马车,正要回答,身旁传来同僚的声音。

——“宽夫,请留步。”

宽夫是文彦博的字,唤住他的是礼部侍郎叶明诚。

叶明诚道:“青龙大街新开一家菜馆,有道烤鱼脍美味非凡,今个天凉了,正好去尝一尝,我作东,走。”

他与文彦博是同期的进士,一向交好,平日常常相约一起喝酒吟诗。

可惜,文彦博却道:“良哲,今日我府中有要事,改日再聚,见谅!”

说罢,拱了拱手,满脸歉意。

文彦博是殿中侍御史,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往日,他总咬住中书、门下省不放。不知为何,这个月来,文彦博仿似转了性子一般,上朝之时几乎可用沉默寡言来形容。

刘沆觉得此事有异,便多留意了他几分。只见他急匆匆地上了马车,奔驰而去,刘沆也想起自己的“要事”,忙嘱咐许德水道:“朱雀大街,快!”

马车疾驰而过,刘沆忽闻得旁边有马车并排而过的声音,抬起帘子细看,不曾想,旁边那马车里的人也抬起了帘子,一时间,打了个照脸,竟是文彦博。

“宽夫?”刘沆好奇问道:“贵府不是在城西么?怎的往这个方向?”

文彦博被他这般一问,窒了一下,支吾道:“下官忽而想起,家母说过想吃八宝茶楼的烧卖。”

刘沆自是不信的,碍于情面,还是道:“宽夫孝心可嘉。”

眼见八宝茶楼就到了,文彦博着下人停车,拱手告辞。

他轻吁了口气,心里暗忖,怎的在这里也能遇着这老冤家?

想到等下的编辑会议,心情才渐渐转好。

在《汴京小刊》写专栏的这个半月,是文彦博在京城这十几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说起来,他的仕途也算顺遂。只是,总感到缺了少些什么。

朝堂之上,就数他和礼部的葛敏才最耿直执言了,但是,他所奏之言,官家真有放在心上吗?文武百官呢?多少人说他不识抬举,不通时务。中书、门下省的阁老们更是视他如眼中钉。

为官二十多载,心灰意冷的日子,比志得意满的时日要多得多。

却是那一天,在八宝茶楼里,听得说书人在读《汴京小刊》。

读到他的《浅议常平仓、广惠仓》,当中批评朝廷的常平仓”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建议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低利率贷给农民、工匠,以缓和民间借贷盘剥的现象。

顿时,满堂轰然,一片叫好之声。

有一老者更是拍桌道:“‘汴河愚公’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当于朝堂为官,可惜,可惜!”

旁边众人也附和说:“老伯所言甚是!如今当官的都是什么狗屁,做官就应该像‘汴河愚公’这般,心系百姓!“

文彦博闻言,心中一股暖流迸发。在朝堂上所受的委屈与曲解,此时都烟消云散了。

是啊,自己一心为民,又何须介怀太多。

后来的日子,他把想要进谏的话,都用“汴河愚公”的名义写在小刊里。

不曾想,在朝堂的沉默,竟有意外收获——同僚们对他,比以前要友善得多了。

一切是这般完美。

直到前一刊,那个叫“城北智叟”的人,撰文驳斥他的《浅议常平仓、广惠仓》,居然引得一众好评。

文彦博不屑。

此等哗众取宠之人,分明是借反驳自己来出风头,虽则旁征博引,但所述观点在文彦博看来,都是无视百姓民生,误人至极。

《汴京小刊》的宗旨是“民生无小事”,“城北智叟”此人,全然没有《汴京小刊》作者应有的操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