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三年后(二)(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而且这事儿的源头,也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三年前,历史上本该病逝五丈原的诸葛亮,活蹦乱跳的发动了兖州之战,并且一战击溃司马懿,把曹魏赶出了中原。

这个时空的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殚精竭虑于国事而操劳过度,身体状况虽然不算太好吧,但也不至于太差,还能有心思考虑一下其他的事情。

在平定了兖州之后,诸葛亮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的恢复兖州的民生,让百姓尽快的安稳下来生产劳作。

另一件事诸葛亮要对吏治进行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其实吧,诸葛亮不太想在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的时候,就开始动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诸葛亮和张溪说过的那样,天下未定,贸然改革朝政,因此得罪了天下士族,对夺取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本来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天下至少要在解决完了曹魏的威胁后,再动手改革朝廷的用人制度的。

但是吧.随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边盛行的“赎罪钱”制度造成的危害,让诸葛亮终于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存在。

而曹魏所属的河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林立,那边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又极大,如果不能再收复这两个地方之前,大汉做出相应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将来即使能河东和河北的收复,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会太消停的。

诸葛亮思虑了很久,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趁着现在大汉强势,兵威正盛的时候,把规矩先定下来,省的将来麻烦。

当然,诸葛亮也没想着一步到位.以如今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这就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

诸葛亮想的,不过是采取一些措施,先限制住世家大族的权利,为天下平定后的大改革打好基础而已。

因此,诸葛亮先是联合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虞翻,两人一起上奏天子刘禅,请求他派出御史台的侍御史和直御史们,巡查地方,考核吏治。

这是御史台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吧,这些年里,大汉的重心一个在北伐上,另一个在迁都长安,稳定政局上,御史台的存在感极其微弱。

这让虞翻这个御史大夫非常的不满.每次只能逮着一些朝廷京官的错误开喷,能喷的地方少不说,这些京官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职罚俸而已,伤不到什么汗毛。

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

御史台的责任,就应该是监察百官,核查吏治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而刘禅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嘛.当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

更别说,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那这个事儿,肯定是小不了的。

只要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相父要做什么,那就让他去做好了。

就这样,在大汉延熙六年的春节过后,大汉境内的第一次吏治核查,就这么开始了。

虞翻往荆州,益州,云州,秦州,凉州,兖州,司隶七个地方都派出了直御史一人,侍御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

如果只是单纯的核查吏治的话,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真正要命的是,在这四十二位御史临行前,诸葛亮给与了这些御史大夫们风闻查事的权利,同时给与了直御史七人调动当地郡兵的权利。

御史风闻查事,按照朝廷的惯例,被弹劾的官员必须暂停职务,避嫌待查也就是说,侍御史查访地方的时候,可以凭借听到的传闻,临时免除一地官员的职位,一直到调查清楚为止。

而直御史七人,掌握调动郡兵的权利这事儿就更加麻烦了。

换句话说,如果直御史觉得地方吏治腐败到了影响地方政权,需要调动兵力平叛的地步了.他是真的能调动军队来执行平叛任务的。

这个权利,给的是非常的大的,大到但凡派出去的御史有点什么歪心思,都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地方叛乱的结果。

但是这年月的“民”,可不是皇权集中后的普通百姓,而是世家大族。

“民”,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御史大量派出后,益州,云州,凉州,都有地方因为御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乱。

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阴平郡,那是举郡皆反。

这下可把益州刺史谯周给急坏了.特么这都叫什么事儿?!

这两天没更新的原因呢.找借口的说法,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收尾的最后一段情节,思考了很久。

不找借口的原因:玩游戏玩嗨了。

抱歉!!!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