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下诏伐吴(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天子到底没有在朝议上做出决断,错失了一个巩固皇权和自身威望的机会。

这让诸葛亮和陈祗都很失望。

不过嘛,刘禅事后给出的理由,还是让诸葛亮很欣慰的天子至少知道国策之重,不乱下决定,也算是有明君之相。

只是,作为天子,不能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这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儿。

因此,在大朝议结束后,文武百官相继离开,诸葛亮选择暂时留下来,在偏殿求见天子。

事关国策,肯定是不能拖的,这种事情早点决定下来,后续的准备工作才能提前做起来。

这次是诸葛亮单独面见天子,而且还是关起门的对话,因此,有些话,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对刘禅藏着掖着了。

先是对刘禅在朝议上没有做出决断的事情进行了一番劝告,然后,再把两套方案的利弊,给刘禅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灭魏呢,动用兵力不会太多,风险也不会太大,有诸葛亮在前线统军作战,灭魏基本不成什么问题。

但是呢,曹魏如今孱弱,除了司马懿所在的冀州东部有些难啃外,攻打幽州并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就算彻底灭魏,对刘禅树立朝堂权威也没什么好处。

而且,之前的邺城之战,是诸葛亮作为统帅打的,如果这次依然选择灭魏的话,那么功劳依然还得算到诸葛亮的头上。

因此,如果刘禅选择灭魏,自然是风险小,但对自己的威望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而如果是兴兵灭吴呢,不管这一次是不是能打下来,这个决策是刘禅做的,最后不管花了多少时间灭吴,这个功劳都是刘禅的,对刘禅的权威有莫大的好处。

但灭吴的困难也摆在眼前.东吴这些年一直在休养生息,经过数年的积累,粮草足备。

而要攻灭东吴最大的障碍,就是东吴水军,这些年东吴水军主力集中在江夏,在朱然的统领下战斗力不减当年,而大汉水军虽然建立了有些年头了,但兵力依然不如东吴方面。

没有水军的支持,派遣再多的军队进攻东吴,都无法攻克建业。

所以,灭吴虽然有利于刘禅积累威望,但难度相当的大。

站在刘禅的角度,诸葛亮把该说的,能说的,都说了,那么剩下的,还是得依靠刘禅自己去决断了。

这种时候,刘禅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再犹豫下去了,因此,他再次来回权衡,然后,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自己选择灭吴的话,是不是不要那么大动干戈?!

动用少量的兵力,先进攻淮南或者是徐州,剪除东吴在江北的羽翼.这样是不是困难就小了一点?!

诸葛亮听完刘禅的询问后,默默的叹了口气。

说实话,这不是诸葛亮认为的最佳选择。

诸葛亮是更加倾向于灭魏的只有先灭了魏,腾出手来,等到大汉水军操练成熟后,再从荆州发兵攻吴,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吧,如果从刘禅的立场上来看,表态灭吴,积累声望,但又小心谨慎,从江北下手,剪除东吴羽翼,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这是刘禅通过自己思考做出来的决断,诸葛亮觉得,自己不能拒绝。

否则的话,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更加不敢做出事关国策的决断。

而且,刘禅的想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行性。

从接到的东吴情报来看,如今东吴在淮南和徐州动作频繁,本身他们就是在搞小动作,兖州和颍川等地都已经加强了戒备,顺势攻打淮南或者是徐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既然如此诸葛亮立刻派人去招徐庶,张溪,庞统三人入偏殿议事。

最终的决策,还是得有刘禅自己来宣布,而刘禅宣布完自己的决定后,四个人再一起商议,如何进攻淮南和徐州的事情。

其他的重臣不是不招,而是这次作战用不着他们统筹协调。

其实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刘禅的这个决策,主要还是徐庶的任务,毕竟他才是兖州刺史。

张溪要做的,是在江陵统领荆州水陆联军五万人,进攻江夏,吸引东吴的注意力,分散东吴的兵力部署。

庞统的责任,是在洛阳调度军队和后勤,给兖州提供必要的后勤援助和军力调配。

诸葛亮负责在邺城持续保持对曹魏的压力,逼迫曹魏在大汉作战期间不敢妄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