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二千零一十—二千零一…(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1、山村画卷

当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胶东半岛上一个叫桃花坞的小山坳,这个喧腾了一天的小山村才慢慢地安静下来,像一个闹腾了一天终于疲惫了的孩子,默不作声。桃花坞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中间,一片农舍组成的村庄匍匐在这片山谷的怀抱里,一条发源于山村北麓喜鹊山的喜鹊河从村子中间穿过,蜿蜒南去,恰好把桃花坞一分为二,这条河大约有五米宽的光景,河上有座村里老人传说始建于明清时代的窄石桥,至今保存完好,一直还在供村民们使用。这块山谷顺势而下,顺着山谷往南地势慢慢变低,一直曲折延伸二十多里湮没在对面的黄海里。在本村的村志上记载着桃花坞是明清年间一个来自云南的王姓商人到次经商,因为眷恋这块背山面海的风水宝地,于是便呼朋唤友,举家北迁来此立村。

桃花坞的名字和桃花坞村的历史一样由来已久,传说里这个好听的名字来自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在村子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曲歌谣:

喜鹊山松树多,树木茂盛虫儿多,引来无数山喜鹊。

山上住放牛哥,从小孤独苦难多,善用竹笛唱山歌。

七仙女手最巧,辛勤织出霞万朵,人称织女爱听歌。

竹笛响传情波,天上人间巧作合,牛郎织女恩爱多。

王母知派人捉,棒打鸳鸯生死别,金簪一划成天河。

爱情真难割舍,默默无语天地隔,真情打动山喜鹊。

七月七乞巧节,喜鹊搭桥妹会哥,千言万语来诉说。

忘情水智慧水,王母醉酒泼喜鹊,人间才有喜鹊河。

传说织女从天上偷来了蟠桃的种子,借鹊桥相会让牛郎带到了喜鹊山下,从此以后,牛郎的后人就在喜鹊山上和山下遍种桃子,桃树结出来的桃子个大又甜,酥软可口,历经了千百年,凡产自桃花坞的水蜜桃当时都是必须要给皇亲国戚上贡的贡桃,这里的特产让桃花坞一时名声大噪,于是也就有了桃花坞的村名,但时至今日桃花坞的山谷间能残留至今的老桃树早已所剩无几了。

桃花坞村不是很大,有三百多户,一千多人口,村里大多数村民都姓王,王姓人氏占了绝大多数,村里还有老人说,在这个村里凡是姓王的都是琅玡王氏的后人,据《二十四史》记载,从东汉到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间,琅玡王氏曾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为代表的九十二位宰相和六百多位文人名仕,桃花坞村里还有部分张姓人氏,都是后来从外地搬迁来投此靠亲戚朋友的。

桃花坞一直秉持祖上传下来的那些淳朴的民风,从不排斥外来户,大家能在一个村里讨生计,这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被喜鹊河一分为二的的小村庄分为东街和西街,在这两条主街上都铺着青石板,也是桃花坞村里最宽的两条青石板街道,平时村里的那些自行车、马车甚至村里那几辆惹人羡慕的小汽车都可以畅通无阻,两条主街紧紧地夹着喜鹊河,村里的那些土胚结构的红瓦平房大多都是沿河而建,村里最大的建筑是一所带幼儿园的小学,是由两排十几间比较大的泥胚平房组成的,被圈在村子北边喜鹊山脚下的一个大院里,村里的孩子们要是上初中和高中就只能去距桃花坞二十多里的胶东镇上学了。村里有一家饭店,是本村九十年代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王鸿运开的鸿运饭店,也是村里第一家开在东街的商铺,由两间平房组成的,平时来吃饭的村民不多,除非村里有红白喜事或重大活动,

再或者那家来了重要客人时,鸿运饭店就会瞬间焕发出生机,马上就会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村里人说他是早些年开车往南方跑运输才发的大财,发财后就辞职不干了,就回村一心一意开起了饭店。

不知在什么时候,东街和西街各开了一家小卖店,主要是为了服务村民的日常生活,卖一堆像柴米油盐这样的日用品,还有村里上学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尽管桃花坞被喜鹊河一分为二,但乡人淳朴,心灵也总是时时相连相通的,谁家闺女儿子结婚、谁家小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娃娃,谁家孩子一不小心摔倒了磕掉了门牙,甚至年轻小两口的打情骂俏,都会被街坊邻居们听了去,马上就会传为山村人茶余饭后的趣事或谈资。

桃花坞村南靠黄海,村里一小部分村民以渔业为生,在胶东半岛上的渔民家里通常会有这么一个习俗,凡是驶船出海的人家都要在自家的平房上面悬挂起一面红旗,挂红旗的目的是一来看风向,因为出海要看风使舵,二来是为了保佑家人从海上安全归来。当有山风吹过,但见桃花坞村上空的红旗飘飘扬扬,再加上自家房前挂出来的串串金黄色的苞米,通红通红的辣椒,白里泛着青紫的宝葫芦,还有已经晒得发白了的长丝瓜。。。。。。最后再加上狗吠鸡叫,大猫小猫房上房下的来回串溜,所有这些乡村元素全部加起来,足以构成了一幅浓郁的山村风情画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