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四三回 考前小聚 二人释然(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贾兰初闻此言略感诧异,待接触到秦钟的眼色后方才会意,两位兄长是担忧自己因为黛玉的身体而失了方寸。

“罪过罪过,让两位兄长忧心了,倒是两位兄长,同样值得庆贺……”贾兰笑着开口:“二位脸上那股迷惘已然消失不见了。”

“呵呵。”梁咏与秦钟同时一笑,但两者却又有些细微的不同,梁咏的笑意里绽放出一股久违的自信,而秦钟则明显带着一份释然。

看来,两人这些天也有了另一番际遇。

不待贾兰询问,梁咏便开口道:“多亏了秦世伯,不但与我触膝长谈,还勉励了我一番。”说完,他感激地朝秦钟看了一眼,“不仅如此,他还延请来一些科场上的前辈,与我传授科举的经验。”

秦钟听了连连摆手谦虚着。

原来是这样,贾兰暗自点头。

自前明时唐伯虎进京会试闹出了一番风波,本朝举子进京考试第一遵循的就是低调二字,如梁咏此前就坚持住在广南会馆,就是不想惹人注意。但低调归低调,有心人都知道他与贾兰、秦钟的关系,所以梁咏也就坦然地到秦家拜会。

知道的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听到工部秦家的名号也不会作过多猜想,以为梁咏只是七拐八拐找到关系。毕竟六部之中工部排名本就靠后,秦业这等年纪快到了致仕边缘的老工部,若是在地方还会怕上几分,但在会试这件事上,他能起到的作用也极为有限。

因为大夏朝历代皇帝对会试都十分重视,高祖皇帝深谙前明官员利用科举进行私下倾轧的乱象,虽限于精力地方乡试无法过多插手,但从会试开始,他就亲自下场。

“前明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会试乃天下人才之荟聚,朕将亲阅,第其高下。”

高皇帝认为人才难得而易失,天子就该尽天子之责,尽可能地选拔人才。

但同时一次会试将近五千份试卷,如果皇帝都要一一预览,恐怕得累死,于是高皇帝定下了一个成例,仿内阁票拟,选举子经义、策论第一篇并考官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御览。这样一来,会试的阅卷官们只能兢兢业业,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看到自己批阅的试卷。

能被皇帝选拔为考官、提调的,都将被视为明日之星,事关自己官途,没有人敢赌这个概率。

国势虽然艰难,但大夏立国百年,无一代暗主!纵是太上皇嘉佑末有所懈怠,但仍旧十分重视会试,更让当时的太子,故义忠亲王亲自监督。

当今皇帝为何特意以入主神京百年的名义再开恩科,用意很多人都猜到了,施恩于下,收拢士子之心择其人才为用,如此,皇帝的各项主张方能推行下去。

所以这次会试,许多或多或少地受到告诫的士子也就绝了其余的心思,安心备考。

但旁人不晓得,贾兰却很清楚,这次的会试梁咏心里憋着一股气,秦业也看了出来,所以与其长谈,传授其考场之道,这些东西其实梁咏大多都清楚,也经历过,毕竟能考到会试的人都是“久经考验”的。

可有一项,众人都低估了秦业,他老人家虽然任职工部,且出身寒门,却也是诗书传家之族,学问深厚,这点从秦可卿身上贾兰就知道了,你道他为何学业猛进,连过数关夺得小三元的功名,除了黛玉这个顶级私教,在书院攻读时陪伴自己无数个夜晚的秦可卿,也是贾兰学问上的老师。

而梁咏也得秦业之助,补足了自己身上一块明显的短板——远在广南,对朝廷大政缺乏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