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青囊经》、《葬书》浅析(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以上是《青囊经》的第一部分,讲了宇宙的起源、河图五气、洛书方位、先天后天的发展、阴阳二气、五行、八卦的产生及相互的作用、影响,万事万物的演化和发展尽含其中,称为化始。

有些道友可能有疑问,这里讲的应该全是易学的基础啊,好像不是专门讲的风水啊?风水是易学的一个分支,当然离不开最基础的五行、八卦这些内容了,特别是五行和先、后天八卦,这在风水学里无处不用的,随便说个简单的例子,风水学的水法里有消水和亡水两个概念,这就是对先、后天八卦最直接的一种应用。

第二部分开始,讲起来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就不详细说了。简单讲,第二部分是讲天体、星宿和大地的山川河流的分布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讲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讲气的的问题,特别是阴宅的先、后天通气的问题等,是一种天地间形气与方位关系的问题,称为化机。

第三部分则更具体地讲气的影响、存在,利用后天的有形的地理要素,风水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顺应、理顺气,追求一种完美的演化过程。天地间的形、气、方位及各种法则的综合运用,称为化成。

这部分里提到了“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是《葬书》中的风水的定义的来源。这部分的内容同样提到了很多道门的技术,比如“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当然在风水学中,所用的远不止这些,这些内容也绝不是只用在风水学里,所以说易学的博大精深,穷一生能研究透一门已属难得了。

所以,短短四百多字的《青囊经》,其内容展开的话,相当驳杂,这和道教的另一部经典《阴符经》类似,同样短小精悍,同样博大精深。道教的典籍中,能称得上是经的真正的经书并不多,其地位都不亚于儒家的四书五经,所以,《青囊经》能够以经来命名,这就足以说明它在道教界的地位和价值了。

下面再简单聊几句《葬书》,首先要说明,这部风水奇书到底是不是郭璞写的,历代学者持否定意见的居多,多数人认为是后人托他的名而作。有关这方面的考证,就不多讲了,基本上认定此书成书于北宋末到南宋初这段时间,后经多次删改、注释,现存宋、元、明多种版本,但内容大同小异。

总之,郭璞精通了《青囊经》以后,易学又大成,从而作了《葬书》或形成了《葬书》的主要的理论,说明这两部书存在的内在关系,是一个体系,特别是经过后世历代风水师的改进发展,从而形成了日渐完善的造葬文化。无论如何,里面是有大量的或者说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出自郭璞的。

《葬书》的名气自然是极大的,不是专业研究风水的道友也应该都听说过。这部书的核心是以地理相术为主,根据山、水等形势分析不同的生气、吉凶,是一种气、势、形相互结合的风水理论,在现代风水学称为峦头派。

《葬书》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文献中最早定义风水的着作,估计都听说过“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个说法。这里面就是古今风水学的总纲和关键,是风水堪舆学的核心。气是关键,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也是风水点穴的首要遵守的理论。所谓人死,实际上就是断了气,天地万物生则有生气,气没了也就成了死物,这也是道教对生命形态的一种认识,所以风水学也不会跳出这个根本。

郭璞的风水理论,极重水的作用,这应该是受到了天师道的影响。前面讲过,天师道有三官手书,后来的孙恩也是深信水解成仙,对郭璞的风水学理论有着直接的影响。

《葬经》的方法篇中有“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说法,这个观点对后世风水界影响极大,先后出现了各种水法,比如黄泉水、来水、去水、天门、地户、山环水抱、明堂水、消水、亡水等等,大量关于水法的理论,特别是近代,山管人丁水管财,水是和财运分不开的,特别是阴宅,则有大量水法用于点穴。

至于生气,当然也是风水中极重的因素了,“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郭璞所谓的生气就是一种五行之气,气分阴阳,行则万物生发,聚则山川融结。气聚之处,才可以寻找好穴,阳宅、阴宅都如此,那么气遇水则止,所以水才如此重要。

上面说到的杨筠松同样也极重视《青囊经》,他在风水界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和郭璞是齐名了,他的风水传承至今也没有中断,就是常说的杨公风水,对中国的风水文化发展贡献极大,后面有机会还会和道友们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