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玄宗注和梨园祖师(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为了给自己推行的那几部道经提振名气,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加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这老哥四个也算是继老子之后,终于得到皇封,正式成为真人了,那么他们的着作也就成了名着了,于是《庄子》称为《南华真经》《文子》称为《通玄真经》《列子》称为《冲虚真经》《庚桑子》称为《洞虚真经》。诸位道友在去图书馆、书店时,看到那摆着一部《南华真经》或《南譁真经》,就可以悄悄点点头,嗯,这是《庄子》嘛,非要换个马甲唬人。

就这样,在帝王的亲自倡导之下,尊奉《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虚真经》在全国成为风气,读书人自然要花些时间看看了,皇帝都爱看的嘛,而且学得好还可以参加科举呢。老庄之学作为道经的盛行,也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的注疏,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理论着作也很多,如通玄先生的《道体论》,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等等,后面会讲到。据晚唐道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中所举,唐代道士注疏笺解《老子》者近三十家,《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等四子真经也各有道士注解流行。

实际上,李隆基搞出来的这四位真人其实挺勉强的,无非是看着佛教有四大菩萨非要凑出来这四大真人来。庄子、列子、文子还算是有作品传世,名气、地位也还说得过去,但这位庚桑子就是在《庄子》里提了一下,这就过来凑数就显得有点心虚了。不研究道教的道友可能不太熟悉文子,这位是老子的弟子,所以和孔子是同辈的道教前辈。

前面也讲到过,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又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接着又册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754年再加封“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可能是怕名字再长点自己也记不住,以后就没再加封新尊号了。

由于帝王的倡导,学习道经成为社会风尚。可能是当了三十几年皇帝以后,对清静无为也好,对理家理国也好理解更深刻了吧,李隆基手又有点发痒,于是第二次动笔开始注释《道德经》,并于755年春天“颁御注老子并义疏于天下”,这就是有名的玄宗注。

李隆基在《道德经》注疏中一再指出:“太君以道德清静龙教”、“以无为不言为教”,强调了也践行了他以清静无为之道治理天下的思想感悟。他还认为“淳朴”即是道,“朴,道也”,因此在治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简政宽刑、节欲禁奢的政策,先后下了《禁州县严酷诏》《戒州县扰民诏》《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等等很多政令,还有一些诸如《禁珠玉锦绣敕》《禁断奢侈敕》《禁女乐敕》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定程度上给百姓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实现“开元之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唐玄宗的玄宗注,可以从中整理出他的理身理国的思想,对晚唐的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影响极深,对后面的很多着名的帝王也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后文还会介绍,比如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这些位也都有过学习唐玄宗注《道德经》的经历。当然,玄宗注对于深入研究唐玄宗的治国思想以及和道教的关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比如法道合德、虚静无为、持守三宝、安性寡欲的研究,以及他的政治倾向、阶级立场、崇仁重礼、调和儒道的政治措施,可以看得出,唐玄宗既倡导无为而治、安分寡欲,又强调为民父母、视民如子。

当然了,一下子颁了这么多诏令,怎么能少得了宗教政策呢,这不还下诏规定道教在儒、释之上,老子在孔子和释迦牟尼之上,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的对道教的扶持和对佛教的限制。

除了上面讲的一系列崇道措施以外,还颁布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个元日全国禁止屠宰,每月十斋日不得杀生,还特别优待茅山为首的这些道教圣地,又给分人口,又给免税的土地,还专门安排保安、保洁公司负责卫生环保和安全保卫,不但禁止百姓随便上山打柴、打猎,如果你中午吃了肉都不能进山。

下面再聊点轻松的话题吧,聊聊美女。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美女,下面聊的就是年龄最小的杨玉环,对,就是杨贵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