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吴筠的修道思想 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吴筠还有篇文章《心目论》也需要讲几句,它可以说是吴筠众多着述中最有特色的一篇奇文,里面有他对生命的认识及体悟。

吴筠用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形式阐发自己的心目观点,是通过“心”和“目”的对话形式展开的。心为统帅,是主宰,代表神,目则是认知系统,也可以说是神的接收外界信息的通道门户,所以,传统道教学者多认为心、目是一体相关的,“目动则心动,心动则神动”,当眼睛接收到了外界的信息,自然就会影响到心神,从而使修炼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关的理论,从早期的《太平经》,到《黄庭经》都有论述,特别是司马承祯的《坐忘论》,道教对心、目一直是极为重视的。

在吴筠看来,目动是不一定能引起心动的,当然是不一定,也就是说目动是能引起心动的,心到底动不动关键在心而非目动,只要你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心经受得住考验了,目动也好,目乱也罢,心都能“安”,心安则身安。这一观点,唐初的学者有很多人是和他相似的,比如成玄英就说过“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王玄览也表示“非心非目,不见不知”,道友们再回想一下司马承祯的《坐忘论》,道理也是一样。

所以,修道的关键还是心,心静了神自安,“静则神生而形和,躁则神劳而形弊,深根宁极,可以修其性情哉”,总之,管得住目,还有耳、鼻,还有种种劳形是有必要的,但管住心才是根本,才是修道的关键。

以上,通过吴筠这些重要的着述,大体上对他的道学思想有了粗浅的了解,他在神仙思想、丹道理论、存思重玄等方面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对修道体系的整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还是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说吧。

最后,再聊聊吴筠的诗赋,前面也讲过了,他堪称是道教界的诗仙,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保障的。

《全唐诗》中收录了吴筠的118首诗,《补遗》中有六首,《补逸》中有二首,《续补遗》中一首,《续拾》又增加了四句残诗,这样算下来,吴筠传世的诗一共是129首,有些学者统计是128首。这些诗可以分为四大类:游仙诗、步虚词、高士咏和览古诗。

诗是作者的心声的最直接的表达,言为心声嘛,所以通过诗同样可以研究吴筠的心路历程和各阶段的思想。

吴筠的游仙诗共有二十四首,既通过对仙人仙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神仙的无限向往,又有超然俗世的渴望,一改以前游仙诗的抒发苦闷的风格,反而更有一种理性的情感在内,同时还反衬出世俗生活的污浊和虚伪。比如“隐符千魔骇,鸣玉万帝悦。遂使区宇内,妖气永沦灭。”再比如“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徵。”“将过太帝宫,暂诣扶桑处。真童己相迓,为我清宿雾。清霞正可挹,丹椹时一遇。流我宴玉堂,归轩不令遽。”“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步虚词共十首,基本上和游仙诗的风格如出一辙,多运用比兴的方法,同样是写他的修炼、他的道,“以兹保童婴,永用超形神”,“逸辔登紫清,乘光迈奔电。阗风隔三天,俯视犹可见……”。

览古诗十四首,是通过对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的描写,对前人的讲解,抒发自己的感触,比如他咏张华说明不要因功名而不能求道,甚至杀身,范蠡能功成身退逍遥天地间。

高士咏五十首,通过表达对五十位高士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举其绝伦,明其标的,为五十首,以吟讽其德音焉”,当然,他所咏的高士,都是符合道教的义理的,树立的一种榜样,比如庄子、列子、庚桑子、文子、伯夷、叔齐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