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11章 太宗和太宗(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兹筹措粟、米、麦计三十二万石,以功军需……唯道路不畅,遣宁、肃、云、榆发丁以运之。因其时效,故请云右、阳和、威远之兵以协之……”

这是太子刚刚送过来的奏章。

太子已经筹措了三十几万石军需粮秣,只是因为交通不便道路不畅,所以征发了大量民夫。为了尽快把大军所需的补给运送上来,还专门奏请朱棣,希望他能允许太子使用山、陕等地的卫所兵协助一下。

作为监国太子,他原本有权力直接调动当地的驻军。但毕竟调兵这种事情太过于敏感了,所以太子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很谨慎的专门请示了一下。

一开始的时候,太子极力反对北伐,但自从北伐开始之后,立刻就改变了态度,拿出了很大的热情全力配合朱棣的北伐。

无论朱棣的北伐是对还是错,既然已经开始了,就得全力支持。

太子的这种态度让朱棣非常的满意,他毫不犹豫的提起了朱笔,批了一个“允”字,表示同意。

“有言事官员劾黔国公沐晟骄横跋扈,侵占民田、横行不法事,议罢黜该员,温言抚慰黔国公……”

自大明王朝开国以后,云南就是沐家的“自留地”,而且沐家确实有很大的功劳。

所谓的沐家,就是武侠小说当中经常提到的“沐王府”。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沐家在云南的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小说里表现的那么好,尤其是现如今的这位黔国公沐晟。

他是沐家的第二代第三位家主,世袭了黔国公的爵位。虽然他确实有很多的功劳,但此人却贪婪暴虐,不仅残酷压榨当地士民百姓,而且生性残暴贪得无厌,光是侵占的民田就有几十万亩之多,当地百姓早已经怨声载道。

既然又有御史言官弹劾他,按照朝廷就应该严厉惩处,但作为监国太子的朱高炽却罢免了那位御史言官,还对贪赃无法的黔国公好言抚慰。

这并不是纵容,是为大局考虑。

太子不希望在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出现任何变故,所以就先把这个事情压下去了,暂时不做处理。

“太子老成稳重,深得朕心。”朱棣再次提起笔来,又在这份奏章上写了一个“允”表示同意太子的做法,然后有专门做了批注:“凡有五品官员以下任免情事,不必请示,而可自行定夺。”

你做的很对,你做的很好,但却不必这么谨小慎微的事事请示我这个皇帝,以后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你可以自己做主。

自从朱棣御驾亲征以来,虽然已经让太子监国了,但太子却表现的极其谨慎小心,朝中大小事宜全都要专门派人送来消息,请示朱棣的意见。

老成稳重,谨小慎微,太子的这个态度让朱棣愈发的满意了。

想当年,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太子就奉命“留守北平”,不仅把后勤工作做的很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靖难大军的军需给养,把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处理内政的才能。

这些年来,太子一直都在忙于一些琐碎细微的事务,虽然没有什么殊功,却胜在一个“稳”字。尤其是在财政方面,确实颇有建树,尤其是让朱棣感到满意。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老成持重的太子,朱棣才敢于放心大胆的御驾亲征。

但这次北伐其实相当的不顺利。

并不是说军事上吃了败仗,而是说始终找不到敌人的踪迹。

几十万大军呀,光是西线就分成了三个部分,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扇形攻击面,但却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敌人根本就不和他打,而是摆出了一副要把几十万明军拖疲拖垮的架势。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战术。

劳师远征,最关键的就是后勤。

几十万大军呀,人吃马嚼还有数不清的其他消耗,再加上征调的民夫等等等等,动员的人数何止百万?每天的开支都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大明王朝的承受能力。

天气正在慢慢的转暖,这对于朱棣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开春之后,就要春耕春播了,若是不能及时的结束“战时状态”,北方各省的农业生产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

这次北伐的前期准备非常的仓促,方方面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对于这一点,朱棣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的更加清楚。

但他必须这么做,而且绝不后悔。

全天下人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无论他再怎么强调“奉天靖难”这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终究逃不过一个“篡”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