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 劈出头一板斧(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工程队由三部分人组成:

一、铁道兵。

铁道兵有一百多人,确切地说是关连长带的兵有一百多人,他们承担了技术活和最苦最累的活,比如沿途的测量、勘探、爆破、铁轨对接等。

但这一百多人分成了两部分,前头勘探、测量、绘图占一大部分,有时候一走就是十几天,有三个炊事兵,炊事兵跟着他们走;

后面干活的是一小部分,这部分人常规也就二三十个人,跟着大灶吃饭。

二,修路工人。

修路工也有一百多人,由关队长带队,是主要的重劳动力,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劳动,比如垫路基、铺枕木等,这些人全都在大灶吃饭。

三,民兵和劳力。

这部分人的数量根据工程难易程度确定,以县为单位,随走随换,人数较多,少时也有二三百人,多时能有上千人。

这些人除了工钱,还有每天半斤成品粮的补助,吃饭问题自行解决,或工地上开大火、或家人送、或自己带。

所以大灶上吃饭的一般有一百五十来人。

中午需要炖菜,所以队里每天安排两个帮厨;早晚都是稀饭加饼子或窝头,两个厨娘,够了。

其实最麻烦的就是择菜,野菜,干叶子多;地里种出来的菜,虫眼多。比不得后世大棚里出来的那样棵棵整头正面。

说起来,工程队的伙食已经比许多人家好很多了,在这个不少人都饿出了水肿病的年月,这里每人每顿还能吃上一个鹅蛋大的杂粮饼子。

只是,这饼子做的嘛,太差强人意。

两位厨娘,一个三十多岁细高条的嫂子,姓孟,麻苏月叫她孟嫂;一位四十五六岁中等个头、方脸、长了半脸雀斑的婶子,姓高,麻苏月叫她高婶儿。

两位都是当地公社推荐来的,某某家的亲戚,平日奉行的原则是:做熟了、吃进肚子里了,就行。

然而,这杂粮死面蒸熟后的体积比生面还小。

质量上不能让人吃饱也就罢了,视觉上好歹让人看饱啊。

别笑,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同样一斤面蒸出来的死面饼子和发糕,死面饼子有碗口大,发糕却有一个小盖帘那么大,看一眼,你觉得哪个挡饱?

再说这死面杂粮饼子又死又硬又干的,口感也差啊,对不对?

做个酵头能有多难?在鲜活酵母发明生产出来之前,谁家蒸馒头不都是自己做酵头?

跟高婶儿和孟嫂提了一嘴,两人都不接茬。

麻苏月明白,人这是嫌麻烦,死面多省事,加水一和,揉一揉、团一团,蒸笼上一拍就完事。

发面不行,你得发、得醒,费工夫、耽误时间。

麻苏月打算自己把酵头做出来。

还记得前世的母亲做酵头的情形,母亲称它为酵引子,一次做出来半布袋,姨妈拿走点,姑妈要走点,都说母亲做的酵引子蒸出来的馒头香甜。

麻苏月也学会了。

两位厨娘连她的建议都不听,就更不可能支持她的工作,别说搭把手,就连想借块蒸笼布都不给。

呵呵……这是坚守阵地呢,担心她抢了她们的活,更担心她这一天三顿一条一目的记账会影响到她们什么。

麻苏月多一句都不言语,笑一笑转身就走,不就是那点小算盘?你们使劲打,我不看也知道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