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章 李工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那这个?!”

李工拿起手中的一本。

“就是架空题材的。”

杨骁有些敏感的说道,

“那我先看看。”

说完他站起身把这十几本信纸抱着走向自己的卧室。

杨骁心虚的暗中抹了一把冷汗。

他坐回圈椅上双手搭在写字台上低下头,深呼吸了几下。这种感觉完全超出自己的预想。

曾以为这一切应该是激动的,兴奋的让李工赞许与认可。

但是事与愿违面对他的疑问,杨骁做了过多的解释与追本溯源。

这本就是“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来圆”,这种小偷被抓现场的感觉让他心慌意乱,也为是否继续下去而心灰意冷。

他的手指又开始敲击台面,“嗒嗒嗒”的声音让他逐渐冷静下来。

“这是目前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我要自立,自强!

《南柯梦》的有病少爷,不也是‘酒后诗百篇,诗仙名号遍天下‘!

贯穿上下五千年!大神可以,我,我怎么不可以?!

再说这么好的东西也希望这个时空的人可以提前看到,享受到。”

杨骁开始宽慰自己,这是大的规划中的起点,非常重要。

罢了,有心理洁癖的人还真可能白白浪费老天给的机会,说不定那真就成了南柯一梦了!”

他握紧拳头给自己打了打气,用力摇摇头把颓废的想法赶出大脑。

杨骁伸出手把桌面教科书上方的一本英文版《基督山伯爵》拿过来,翻到夹有书签的部分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不能分心,遇到过于生僻的词还是需要翻开旁边的英汉词典进行查询。

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他曾经想过为了不是那么惊世骇俗,必须还是要在某方面遵循普通人的惯例。

毕竟现在的社会环境还是些许隐忍,鹤立鸡群真不是好事,只要不是太过分平平安安是福。

就在这矛盾的心理冲突之中他合上书,揉了揉眼睛。这种固定时间内的“趣味学习”是李工要求的。

在李工觉察到杨骁的词汇量有一定程度后,便建议可以看一下原版读物,在书柜中这样的书有不少,也曾让杨骁感到意外。

现在这是第三本,第一本是《简·爱》,上帝救命!

如果不是从内心发自对李工的尊崇,他真宁愿看那本《飘》。

日语的几乎没有,就是那堆教材,在锻炼日语口语的过程中,李工谈到了《源氏物语》。

低声背诵了其中优美的”哀此东篱菊,当年共护持。今秋花上露,只湿一人衣。一花一木,故人相植。一思一念,今人成痴。”

语气轻柔,声音低而深沉令人共情。

时间一点一点慢慢走着,今天家中异常安静,李工外出有事杨骁欲想协同帮扶被他拒绝。

杨骁终于看完了这本复仇记,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用英文写下读后感。

这是李工要求必须完成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的英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时深刻体会这门语言运用的特点,并加强语感。

如同汉语的“的,地,得”用错了地方你就是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语感”李工如是说,这样训练的确也让杨骁受益匪浅。

放下手中的稿纸,杨骁站在书架前面上下左右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在右下角看到一本《井下瓦斯与煤尘爆炸的探究》,他伸手抽出来,翻阅的同时有什么东西滑落到到地上。

掉在地面上东西四四方方,杨骁弯腰捡起来是两张照片,一张彩色一张黑白都年代久远,微微发黄。

彩色照片里面身穿夏装两个人笑眯眯看着镜头,都是衬衣领带。很明显一个亚洲人,一个黑人。

背景在一个学校里面,右边一个低矮长方形红砂岩上的Stanford University一下映入杨骁眼帘。

“这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这个人有点眼熟啊!”

他又把黑白照片拿过来是单人照,也是年轻人。

他身穿诘襟服(即立领中山装)头戴有两条白线的角帽。背后的一个长条木牌由上至下“日本帝国理工大学”,压案手写字“昭和五年,东京”。

杨骁两张并在一起仔细又看了一下,“卧槽!这是年轻时候的李爷爷啊!”

杨骁手颤了一下。

“昭和年号从1926年起,五年,就是1931年!”说得通了!难怪李工的英文与日语都如此之好。

为锻炼口语创造语境,李工鼓励大胆说出来,听不懂就猜说不对没有关系,只要肯说。

这时杨骁听出李工就是纯正的美国口音,有明显的卷舌,显得轻佻,没有英国的那种庄重传统绅士范儿。

那时中国教育主要以俄语为主要外语,凤毛麟角的其他外文主要还是留学回归人员为主,当时杨骁大体判断李工可能就是这样。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还是日本人!

这太出乎杨骁的意料了!“间谍”“特务”“潜伏”这些敏感字眼儿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

杨骁把这些收拾好放回原处,思前想后是心绪不宁。最后看看墙上的挂钟,就匆匆赶回到三叔的家中。

“哈哈,哈哈哈”三叔看着有些激动又慌乱的杨骁大笑起来!

刚刚他结结巴巴把事情原委讲述给回家吃饭的三叔三婶,并添加了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可怕后果 ,没想到却惹来三叔对他的哂笑。

“三叔,别笑了!”杨骁脸红着阻止三叔,他预想着很大可能是那方面的原因。

果然三叔说“李工是日本人,局里以前基本都知道啊!”接下来便同杨骁解释了来龙去脉。

原来李工在日本侵华时以专家的身份来到了这个储煤异常丰富的城市,战争结束后他在日本已经无亲无故,心如死灰。

面对这场战争,在当地政府组织在华日本人学习时,他见识到了当年日军是如何惨绝人寰,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煤炭专家他当时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中,虽然也有耳闻某某煤矿有”万人坑”。

但是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加上新闻封锁的特别严厉。

后世人们在网络上陆陆续续见到发出来的日军恶行照片。

都会发现上面有军部的签章“发行禁止!”即可见一斑,新闻管制的严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