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85章 满心算计又为难(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虽说太子成年之后由皇后亲自择女,皇帝亲自主婚,已经为他迎娶了太子妃,但当个太子家的侧妃也未尝不可?

而且董魁虽然看似是皇帝一手扶持,明里要他私下效力于三皇子李宣,暗中支持他参与夺嫡,但他自身主管礼部工作,对大周礼制看的最为重要,心底深处其实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坚定支持者。

董魁只不过是貌似迎合皇帝的心意支持李宣,为的是搭他的顺风车受到皇帝重用,内心深处则是看好太子李焱将来能够继承帝位。

只是太子之尊过于贵重,且又有皇帝明面上盯着,董魁也只是自己心中幻想着不敢真有这种心思。

作为礼部尚书,董魁其实没有类似兵部掌管军队,或是户部掌管国库银钱米粮、大周土地赋税这般大的实权,他唯一还能让李宣格外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主要由礼部承办。

科举是大周筛选、招纳士人为国所用的主要渠道,也是广大学子完成人生蜕变,追求功名利禄的直接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大周官场新生力量的选拔。

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广大学子是被筛选的对象,筛选他们的主试官,则有着极大的权利,这里的权利不是决定某一个考生的前途,是能够通过考试筛选、招纳门生力量的手段。

作为礼部尚书,通常都是当届考生的坐师,拥有拉拢、培养新生人才的便捷权,不仅为考生指点仕途赢得敬仰,还能明目张胆地扩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李宣对董魁重视的主要原因。

董魁作为礼部尚书,除了大国邦交之时的使节来往,与每年的岁末祭典章程的制定、主持以外,就属三年一次的科举最为忙碌,寻常时节多数清闲的很。

今年的科举刚刚进入尾声,董魁忙碌了一个多月才逐渐轻松下来。

不过本已经快到了会试放榜的日子,中榜的学子名单也已经拟定,上头却忽然来了几道旨意,不仅要董魁临时加进几人,还硬生生将一个本是头名的学子成绩与姓名,硬生生换到了另一人头上,还让董魁好一阵纠结为难。

董魁的上司只有丞相陆文桢与皇帝李承安。

作为老派书生的代表,陆文桢的清廉有口皆碑,自然不会是他的暗中授意,这种明目张胆的徇私舞弊,也只有皇帝旨意,董魁才敢如此放肆行事。

当榜单放出之后,那名被顶替姓名与成绩的学子确实来闹过,可他人微言轻,又毫无背景势力,最终也只是黯然而归。

做了这种事,董魁自然是心中愧疚难安,毕竟自己当年也是走这一步来的,看见这名落魄的学子,他又何曾没有看见自己年轻时的身影?

而且不止此次开科,往年科举,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情形出现,只是没有这一次动作大罢了,毕竟硬生生将会试头名给偷梁换柱般替换掉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一次董魁应了上头的指令,做成了此事之后,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总觉得似有不妥,好似要出什么大事。

董魁自然不知道,这一次的科举徇私案,被他未来的女婿,推到了自己又看好、又畏惧的程家小王那儿,要不了多久又是一桩惊动天下的丑闻大案。

在李潘将王尚可推荐给程不器之后,这一桩惊天动地的科举徇私案,正在一天天暗中发酵,而彻底激发此案的导火索,则是李承安亲自主持的殿试。

会试之后,皇帝亲自在承德殿主持殿试,考究中榜贡士的才华能力,最终定下三甲。

董魁身为礼部尚书,科举前后一应事宜多数都由他一手操持,多年来数届考过,除开他不能谨守公平公开原则以外,也还算是兢兢业业。

而程不器在知道了王尚可这一事之后,最初只是出于李潘的面子原因,与对王尚可的同情,答应帮他暗中查访一遍。

但在此后又向莫九千仔细请教了大周科举制度之后,生出了别的心思,一套针对礼部上下的算计慢慢展开,而程不器当先要动手对付的就是这位礼部尚书大人。

不过介于董蕙儿的面子,尤其是董魁还很有可能是李潘的未来岳父,程不器针对他的一些动作亲善许多,不似对付段成天那般,只给出臣服妥协或者去死这两条路。

程不器一边先让莫九千派人暗中查访,一边操心还有不到半月时间就要如期举办的‘中秋四国大诗会’,而当下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人员不足。

举办诗会很简单,重点在于有没有人来,不管是参赛还是观赛,都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点程不器很头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