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御梦的方法(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晚上一熄灯,我就躺到床上,认真地回忆罗伯特·门罗睡眠法和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对于“梦中行者”操作的记载。

第一步,是放松。

全身都要放松。平躺下,借助了从门罗科学院官网上下载的免费的引导音频,是下雨声、白噪音和充满磁性的男性声音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做催眠引导。下雨声对于人脑来说,是非常惬意的,非常有利于放松。但如果身心二者都放松得太彻底,就会沉沉睡去。这是阻碍绝大多数尝试出体的挑战者的第一个门槛。所以,在雨声中才会夹杂着白噪音,时刻提醒听者要警醒。

脑科学家把脑电波分为a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其中,a波与β波与睡眠神游关系最密切。大脑处于a波段时,人实际上是处于“思维放松,但意识仍清醒的阶段”,就好比开汽车,变速档挂在空档,发动机空转的状态;β波则是完全清醒,思维活跃时的脑电波,这时人的大脑就是挂着变速档,踩着油门,一路向前的状态。

所以,白噪音的作用是与a波相匹配,提醒音频的听众,不要沉沉睡去,而要努力实现一种状态,即肉体极端放松,思维基本停滞,但意识并没有失去对肉体的控制的状态。

催眠引导音会提示你,头放松……肩膀放松……手放松……等等的。这些和一般心理学催眠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经历了九个关键放松节点之后,催眠提示音会提示你进入“第10焦点”。

第二步,“坐”起来。

前9个焦点都是提示你把放松的焦点放在肉体的具体部位。而第10焦点会提示你,把思维放在肉体上方很近的地方。

这一点从一开始就与绝大多数的治疗性催眠产生区别。一般的催眠师,在第10焦点的时候,都会开始针对患者的心理学诊断目标,进行内容化催眠引导。比如,对于强迫症患者,会用提示音引导患者找寻自己导致强迫症的童年阴影,并有针对的进行思维引导治疗;对于人格分裂患者,会用提示音与同一肉体内潜在的不同人格进行对话,等等。

但门罗的做法在第10焦点开始,就不再进行内容引导,而是采取类似星体投射的作法,引导你分离心灵智识与肉体感触。但显然门罗的方法比爬星体梯容易得多。

第10焦点就是要你把注意力放在身前大概半米的地方,然后试着驱使自己“坐起来”。这并不是说真的肉体坐起来,而是你的“感受”坐起来。我非常不想用“灵魂”这个词,因为很多年后我明白,这并不是“灵魂”;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灵魂”是一个充满歧义和争议的词汇,即不科学,也不严谨。

我想起老子的名言: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当然,老子说的也不是“灵魂”。

灵魂这个词,被随意滥用了很久,指代这个,指代那个;但是说这个词的人,又有多少真的对这个有直观的感受呢?

恐怕并没有。

可是人类的语言是个很糟糕的束缚,没办法,我说不出来,没有合适的词形容。如果非要用21世纪早期的中文来描述的话,我宁愿称之为:

“凭依在不同振动频率的电磁场中物质载体上的感官觉知和逻辑反馈。”

如果把人的感官觉知视为输入的电信号——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同时把人脑对这些输入信号的逻辑反馈,这二者加在一起,视作一个“驾驶员”的话,再把人的肉体视作一台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生物机甲,神经系统就是生物机甲的传感系统,大脑就是生物机甲的操纵信号接收器,而不是“意识的分泌器官”。所谓的“灵魂出体”——我再强调,我反对这个提法——不过就是驾驶员从这台肉和骨头制成的生物机甲上下来而已。

至于下来以后去哪里,我认为,应该是在整个电磁场中立刻生成了一个振动频率更高的“纯电磁场机甲”,而不是那台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机甲。

这个“纯电磁场机甲”也并不是所谓的“灵魂”本身,而仅仅又是一个躯壳,另外的一个载体而已。只不过,这个载体的物质形态是一段电磁波,而不是由希格斯玻色子的物质波坍缩而成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物质态生物机甲罢了。

这时候,作为感官觉知和逻辑反馈载体的,不再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大脑,而是一段电磁波。

“坐起来”的过程,就是尝试着从蛋白质和矿物质构成的生物机甲上下车的过程。

第三步,睁开眼。

睁开眼也是一道关卡。很多尝试者,能够轻松驾驭清醒梦,也能够做到分离肉体的感知,甚至能够做到“坐起来”;但即使坐起来了,睁开眼也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好比你从一台汽车上下来,学着去开一辆三轮车,你必须调整你的感官知觉的反馈模式。这其实是一种本能,并不难,但需要一定的悟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松。这里的放松,指的是心态上的放松。

你千万不要刻意追求某一种感官上的体验,不要去试着想象获得一种“震动感”、“轻飘飘的感觉”或者其他什么你预设概念的体验。因为,你即将驾驭的电磁波机甲、载体与你熟悉的、驾驭了20年、30年、40年的那个蛋白质机甲完全不同,从根本上不同,其感觉完全无法用同类型的词汇来描述和指代。

因为,尽管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本质上看也是一段电磁波,但毕竟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加工和过滤,就好像妈妈喂你吃鱼,把鱼刺都摘掉了。而当你真的“直面”电磁波载体的机体时,一切就完全不相同了。你是直接接收了电磁波,直接感知了电磁波,直接理解了电磁波。这并不需要通过大脑的加工和过滤,而是“直面现实的真相”,所以,你获得的信息速度会更快,更敏锐,更准确,更丰富,并且依然能够把这些对电磁波都感知,转换成驱使自己行动的逻辑反馈。

想要把这种感觉解释清楚是非常难的,因为毕竟没有可参考、可类比的语境和词汇。我只好通过否定形式的描写和形容,强调这种感觉与肉体五感不同。那么,能不能尽量从正面描述一下感受呢?

其实历史上也有人做过一些总结。例如,史威登保称之为“振动的波浪感”,《唵声奥义书》中称为“如牛吼声般的振动”,印第安萨满形容为“随肚脐中升腾的真实之火共同舞动”……总之,是一种振动感。

这种振动,会由于你躺的头脚方向的不同而以横波或纵波的不同形式产生——这与你所在的星球的南北极磁轨道线有关。当然,如果你所处的世界、现实、位面或口袋宇宙并不是以星球为单位的,那就得另说了。如果是在一般意义的行星上,你头脚是南北向的话,振动感会从头到脚,再从脚到头的循环。而如果你躺卧的位置并不是正南正北,同时躺卧的地方又没有放置有关的科技设备、魔法阵、结界或者其他什么纠正磁轨道的东西的话,振动很有可能是紊乱的。所以,在这里建议新手还是要采取南北向的卧姿,毕竟有规律的振动更好把握。

而借助振动,震荡起来,漂浮起来,随波逐流,随性舞动,顺其自然。当你能够稳定的和振动形成共振,融入振动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对自己说:“我要看见。”

不要去可以的用“睁”这个动作,不要试图去收紧眼轮肌拉起眼皮。你只要对自己强调一个结果,即“看见”就够了。

我告诉我自己,要看见,要有光。

然后,我感觉到,我可以看见了。

我真的做到了,第一次主动的以一个较为完整的形态“存在”于我自己的肉身之上,以坐姿飘浮在身体上面几厘米的地方。

再次强调,后来多年的经验和学识告诉我,“灵魂出体”这个形容是错误的。

准确的说法就是:我“存在”于此——即我从那具由肌肉和骨骼构成的生物机甲上下来了,并依附在一具由电磁波震荡形成的高维度波状机甲上。

当下并不是穿越到了其他位面或者其他单体宇宙,也不是穿越到本宇宙的其他层次——即其他的道,振动频率差距非常大的天道或者地狱道——我依然离我肉体存在的现实位面非常接近的频率。

这就好比是一台需要接天线的老式电视机。肉体所在的现实,是信号频率接受度100%;而当下我是进入了一个更高频的频道,但是这个频道对肉体所在的现实的频率是向下兼容的。

这种体验不能说不是神奇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值得去试一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