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3章 淮南子共工触山(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淮南子·共工触山

作者:【西汉】刘安主持撰写

昔者共工与颛顼[1]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2],天柱[3]折,地维[4]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5]尘埃归焉。

注释:

[1]共(gong)工:炎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颛顼(zhuānxu):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2]不周之山:传说中在西北的一座有缺口的山。《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3]天柱: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4]地维: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柱支撑,地有四维系缀。[5]水潦(lǎo):积水。

赏析:

共工与颛顼,分别是炎帝与黄帝的后裔。炎黄曾于涿鹿大战,驱虎豹,杂神魔,道法兼施,天昏地暗,战争场面纷繁壮观。最终炎帝败北。共工与颛顼争帝,是炎黄之战的续篇。我国古史大抵以成败论英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从颛顼后来作为五帝之一载入《帝王世纪》来看,其后默默无闻的共工无疑是失败者。当然,他败得很壮烈,不愧为失败的英雄。透过这些神化的荒诞不经的争战,使人们窥见上古时期部落大酋长之间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的生死激烈较量,折射出历史的真实。

本篇选自《淮南子·天文训》,在描写战争上可谓独树一帜,不写场面,不写规模,甚至不写经过和结果,但同样使人感觉到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超级“争帝”战。双方主角的出场,战争的目的和过程,首句一笔轻轻带过。这种略写,意在尽量淡化习见的战争情事,以便于宁静中迸出一声炸雷,使人震惊,使人意外。其后用浓墨重彩对共工“怒”的特写,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共工发“怒”,说明他不顺心,演绎下去,可见是打输后的心理状态的表现。怒而用头去“触”不周山,这一奇特的形体动作真是匪夷所思。更令人咋舌的是,它居然造成极大的破坏性的后果:支撑苍穹的擎天柱折断,维系大地四角的巨絙绝裂。古人想象天圆地方,八根硕柱顶着天,四条粗索缆着地。如此一来岂不要地动天摇?共工触山的宏伟气势,是浪漫奇特与瑰丽想象的结晶。共工如此神勇,他与颛顼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所以后面这一特写,极大地填补和充实了前面的略写,使略写的内容顿时变得丰富多彩。当然,需用想象去补充。

神话后半篇写共工触山破坏了旧世界的平衡,却迎来了新世界的改观。不周山在西北,由于天柱被撞断,所以天宇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因而由东向西溜滑下去。撞山猛烈,也震断了东南的地维,因而东南方地势偏低,河流均由西向东泻下。很明显,这是先民对神州地域所见天象地理作出的最为大胆的合理的假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未免可笑,但对并不知晓“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古人而言,能对宏观现象作出如此生动形象的解释,体现了先民对揭示宇宙奥秘的强烈欲望和求索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共工英雄形象所表现的伟力的神化和讴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kles),他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事迹,如擒狮斩龙、驱妖除怪、解救普罗米修斯等,但其英雄业绩能望共工触山使天地改观之项背么?猗欤,伟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