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2章 疾困与孙权笺(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疾困与孙权笺

作者:【三国】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1]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2],次取襄阳[3],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4]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5]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注释:

[1]讨逆:指孙策,他曾受封“讨逆将军”。[2]巴蜀:汉代巴郡、蜀郡,约相当于今四川省。当时为刘璋、张鲁所分据。[3]襄阳:今属湖北,当时为荆州州治,为刘备所占据。[4]疆埸(yi易):边境。[5]鲁肃:字子敬,东吴谋臣。与周瑜友善,后代周瑜领兵。

赏析:

这是周瑜病危之际给孙权的遗书,录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裴松之注所引《江表传》。《周瑜传》载:周瑜诣京见孙权后,“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因此,这封信当写于建安十五年(210)。

周瑜是东吴政权的重臣。他与孙策是同庚挚友,共同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又分娶江东美人乔氏姐妹,成为连襟。孙策曾说:“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孙母当周瑜面对孙权说:“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周瑜以其杰出的才能和与孙氏家族的特殊关系,受到充分的信任和重用,得以施展其平生抱负。尤其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威逼江东,东吴朝臣多以为无力拒曹,不如投降,周瑜力排众议,主张抗敌。在孙权的支持下,他率军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击败曹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辉煌战例,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并由此一举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国是一个天下动荡、英雄辈出的时代,而周瑜尤其是一个风流俊爽的佼佼者。八百多年以后,苏东坡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仍无限感叹地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瑜并非“文人”,但在这篇遗书里,透过简洁有力的文辞,可以体会到他的英豪之气。一开头,周瑜追叙了自孙策以来他与孙氏政权的密切关系,语含谦恭与忠诚,同时也包涵着不负重任的自信。赤壁之战后,刘备暂居荆州,立足未稳,刘璋、张鲁割据巴蜀,懦弱无能。因此,“规定巴蜀,次取襄阳”,以整个南部中国的力量与曹操所统治的北部中国相抗衡,进而统一天下,就是周瑜所设想的战略计划。“凭赖威灵,谓若在握”,显示他对自己的战略计划是稳操胜券的。然而正在三十六岁的英年,周瑜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似乎是一种通达;但是,人谁不恋生?只是以周瑜的豪气,绝不愿对生死之事,表现得哀哀戚戚罢了。他以“微志未展”的遗憾,表示对他所投身的大事业的留恋,流露了一个英雄人物在过早弃世之际的痛楚。在沉静的语气中,这一痛楚更显得感人。

这封遗书的一个直接的目的,是推荐鲁肃为自己的继承人。对于这一安排,周瑜再三强调了他的出发点,是考虑东吴政权的安危与前途。“天下之事,未知终始”,表现出深刻的忧虑;“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语气斩绝,不容置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则表示了极其恳切的祈求,使得孙权无法拒绝他的临终安排。

就身分来说,周瑜与孙权是君臣关系,因而这封遗书使用了与彼此身分相符的谦恭委婉的词语。但是,周瑜的态度,又是坚定而自信的,绝无卑下之气。通观全文,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周瑜的“性度恢廓”的品格。而作者使用语言表达情志的精确恰当,也显示出很高的文化修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