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有人解道取凉州(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第74章 有人解道取凉州

程玄此次收服吐蕃人,并不打算立刻就离去。

他不但要在精神上收服这群吐蕃人,在物质上同样也要这么做。

不错,程玄也要替吐蕃人开垦荒地。

可能大部分人都有些刻板印象,见到吐蕃多牛马就觉得其是游牧民族。

实际上吐蕃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文明。

赖于气候条件,吐蕃王朝基本上是与大唐一同兴盛的。其公元七世纪中叶崛起后,与唐朝爆发了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激烈战争。

寻常的游牧,可做不到这种地步。

再一点,如果从吐蕃的发源地山南雅砻河谷的自然特点上来看,吐蕃明显也与农耕离不开关系,因为这显然是一处适宜农耕,而非游牧的地点。

在山南那里,吐蕃的人们烧木为炭,炼矿石而为金铜铁;钻木为孔,制做犁及牛轭;开垦土地,引溪水灌溉;犁地藕耕,垦草原平滩而为田亩;于不能渡过的河上建造桥梁......

程玄如今要做的,就是效仿先前的吐蕃祖先曾经做过的事情。

因为凤林关也是一处好地方。其属于河州,河州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河州,靠近黄河,一不缺水,二不缺地,当然是个好地方。

其实凤林关本身也是一个挺有名的地方。

凤林关,北临大河,西瞻积石,东据漓口,又有渡口凤林津,北渡河可通鄯州,乃四通八达之要道。

杜甫诗句“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中的“凤林”,即指凤林关。

中唐着名诗人张籍也曾到此,抒发感慨。

虽然黄河之水,日夜东流,但凤林关以及这里的土地,却已被吐蕃占据,一片荒凉萧条景象。

见此场景,张籍即兴赋诗: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当然,现在算是“有人解道取凉州”了。

总之,此诗所蕴含的感情不言而喻,不过也侧面说明了此地的重要性。

凤林关其实是丝绸之路陇右南线的孔道,大唐镇守河陇地区的重要关防要塞。

其附近的唐蕃古道,也是唐廷和吐蕃遣使的通道,互往十分频繁,更是唐蕃双方交战的要线。

对了,昔日唐太宗养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也曾经过这道凤林关。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亦由这里过黄河西进。

如此四通八达之地,若在此建城大力发展,定然利益极多。

城池的雏形,已经有了程玄凭空造成的背靠关卡的桑耶寺,甚至还有真正的凤林县。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土地太少。

程玄刚刚从陇右吐蕃人收回凤林关的时候,这里居然只有十几户吐蕃人种地,当然种植的是青稞。

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荒芜了。

所以,这一日,程玄带着吐蕃诸多豪酋、以及凤翔军将士登上凤林关城墙,指着下方的一大片土地道:“我要在此建城,我要将驿站、渡口逐渐恢复,道路逐渐修缮,城墙逐渐修复,灌渠逐渐清理,土地大量垦殖!”

程玄说的这话当然用的是吐蕃话。

因为他带来的凤翔军将士都知道程玄要做什么。

“赞普英明!”

顿时一堆赞誉的声音再次在吐蕃人中响起。

程玄转头,忽然望向其中一个人,“你是伏弗陵氏的首领?”

伏弗陵氏,便是程玄初次攻打渭州赶走的当地吐蕃人,或者说是假吐蕃人。

伏弗陵氏等诸多原本占据陇右的嗢末人被赶走之后,就去求助了青塘吐蕃以及六谷部,这才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事情。

此刻,见程玄望向自己,那伏弗陵氏的酋长以为程玄要跟他算账,连忙跪了下来,“我有罪,我冒犯了赞普,还请赞普饶命......”

程玄却轻轻扶住他的肩膀,将他扶了起来,用吐蕃语道:“河渭广袤之地,你可率部回归,那里有很多的土地等着你们去耕种,有很多的草场可供伱们放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