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二二章 鲁王监国(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122章 鲁王监国

桂林的靖江王想当监国,但是封疆大吏没有一个支持他的,而台州的鲁王不想当监国,监国的帽子却自己扣到了他的头上。

鲁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后代,原来的封地在山东兖州,“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占北京并向山东用兵,他南逃至台州的天台县寓居,现在是浙江硕果仅存的明朝宗室。

在余姚、绍兴、宁波举义反清,尤其是定海(今镇海)总兵王之仁反正之后,浙江各地纷纷响应,原兵部尚书张国维起于东阳,镇南将军方国安起于严州(府治今梅城镇),兵部尚书朱大典起于金华,参将张名振起于石浦,兵部职方司主事陈函辉、海门参将吴凯起于台州,大家都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为监国,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朱以海身上。

七月十八日,朱以海在张国维等人的一再劝进之下,来到绍兴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妃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又任命张国维、朱大典等人为东阁大学士,陈函辉为吏部右侍郎,吴凯为荡虏将军,张名振为富平将军,进封方国安为镇东侯,王之仁为武宁侯,又因绍兴生员郑遵谦、兵备佥事余姚孙嘉绩、户科给事中余姚熊汝霖、刑部员外郎宁波钱肃乐、宁波举子张煌言等人起义有功,封郑遵谦为义兴伯,授张煌言为翰林修撰,余者均加右佥都御史衔督所部义师,而以大学士张国维为督师,统率各部兵马。

自此,明朝出现了福建隆武和浙东鲁监国两个政权。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就像瞿式耜说的那样,这是注定要出问题的,可是外部问题还没发生,鲁监国政权内部的问题却首先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是方国安、王之仁以“正兵”自诩,称呼郑遵谦、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等人的兵马为“义兵”。

如果只是名号不同,这原也没有什么,郑遵谦等人的部下本来就是临时招募的市民和农夫,不同于方国安、王之仁的正规军,可如果名号不同意味着有饷没饷,那就是大问题了。

一个正常的朝廷,不管是什么兵,都应该由户部统一发饷,即使有差别,也不至于差别到分文不给、全靠自筹的程度,可是方国安和王之仁却悍然提出了“分地分饷”的主张,要求正兵瓜分全部正饷,即按亩计征的正额田赋;义兵却只能食义饷,即通过劝输、纳捐等办法取得的银米。

此议一出,顿时引起了义兵的不满,纷纷自嘲自己是后娘养的,军心浮动,大有一哄而散的架势,朝中大臣也多有反对,义军将领们更是义愤填膺。

此事议论纷纷,朱以海下旨廷议。

郑遵谦虽是生员出身,却也是江湖中人,任侠好勇,不与寻常读书人相同,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所谓义饷,实同讨饭,饥一顿饱一顿的岂是长久之计?”

熊汝霖向来以直言敢谏闻名,也说道:“户部总理天下钱粮,应当以一切正供悉归户部,核实兵员后按员给饷,并按汛地的险夷轻重,酌定给饷的先后。”

这本是正理,可是方国安拥兵自重,却嘲笑道:“你去问问我的那些兵,他们同意不同意。”

这叫什么话!熊汝霖心中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干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