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第1章: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阿拉伯语:??????? ??? ??????? ),简称“埃及”,首都开罗,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由平原、河谷和高原组成,主要资源是油气资源及铁矿等。总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2900千米,全国划分为27个省。截至2022年9月,埃及总人口约1.04亿,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至新王国sheng产力显着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成为波斯帝国行省。此后,埃及相继被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重要中心。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独立。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成员国,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2021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855.8亿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家领袖:总统、总理

外文名: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人口数量:约1.04亿

简称:埃及

人口密度:76.3人\/平方公里(2011年)

所属洲:非洲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柏柏尔人

首都:开罗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开罗,亚历山大,苏伊士

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7月23日

水域率:0.6%

国歌:《祖国,祖国,祖国》

Gdp总计:5189.76亿美元(2011年)

国家代码:EGY

人均Gdp:6540美元(2011年)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国际电话区号:+20

货币:埃及镑

国际域名缩写:.EG

时区:Utc+2

道路通行:右行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人类发展指数:0.644-中(2011年)

着名高等学府:开罗大学,爱资哈尔大学

国花:蓝莲花

历史沿革:

前王朝时期

公元前6000年,西亚的农作物与家畜传入尼罗河流域,在下埃及三角洲的法尤姆绿洲出现埃及已知最早的农牧业文化。

公元前5000年,农业聚落已经遍布从下埃及的三角洲到上埃及阿斯旺的第一瀑布甚至更往上游的尼罗河两岸。农业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4000年,埃及进入前王朝时期,前王朝时期又叫作涅伽达文化时期,涅伽达文化因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而得名,涅伽达文化一期又称阿姆拉文化。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格尔塞时期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

早王国时期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早王朝时期包括了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50年~前2850年)与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前2686年),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直至古王国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资料乃来自少数的遗址及其他刻有法老王名的物件,当中最重要的是那尔迈石板。除了在那尔迈石板上的简单文字,仍无发现任何有关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的详细记录。

古王国时期

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左赛尔(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医圣 兼学者的伊姆霍特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都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国王左塞尔统治时期对西奈半岛发起了数次远征行动,并征服了当地的民族;他还派出人员前往此处开采绿松石和铜等矿产。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国王。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夫拉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

第四王朝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第二个王朝,古埃及文明在这一时代达到空前的高度,例如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这个时代的胡夫法老建造的。因此第四王朝被认为是古埃及的“荣誉时代”。

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国王。最着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萨胡拉是乌瑟卡夫和Khentkaues I的长子,在位15年,他开凿了连同地中海和红海的bubasti运河,并建立了庞大的舰队。扩张疆域。

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从特提(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中间期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包括埃及第七王朝(公元前2181~2173年),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73~2160年),埃及第九、十王朝(公元前2160~前2040年)。

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国王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在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

埃及第七王朝、埃及第八王朝混乱动荡局面之后,埃及逐渐形成了两大权力中心:一是位于埃及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赫拉克列奥波里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埃及第九、十王朝。另一中心是南方的底比斯。底比斯建立了第11王朝,控制了埃及南方,并一度将势力向南发展到第一瀑布。

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包括埃及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33年~前1991年)和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前1786年)。

从公元前22世纪中叶起,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底比斯就展开了争夺霸权和统一埃及的斗争。最初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埃及第十一王朝(底比斯王朝)的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战胜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的埃及第十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的历史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孟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后,便力图加强中央政权及其对地方的控制。他任命王族成员担任新设置的下埃及官邸长官的职务,并撤换了原敌视底比斯的喜乌特州的州长。但鉴于王权依然软弱,中王国在其初期对原属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的其他州长和支持底比斯的南方各州长均未触动。

中王国的国王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在对外关系上,中王国的诸国王更加积极地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进行扩张和贸易。阿美涅姆赫特一世、辛努塞尔特一世、辛努塞特尔三世等国王对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到了埃及第十二王朝,统治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地方政府。中王国的末期国内各种矛盾都很尖锐,王权再度衰弱,统一又遭破坏,埃及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于是开始了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包括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33年)、埃及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03)、埃及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大喜克索斯王朝”、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小喜克索斯人王朝”、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67年)底比斯王朝”。

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东部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两个王朝,最初与第十三、第十四王朝对立,后逐渐扩大其势力。阿赫摩斯于公元前1567年攻占喜克索斯人首都阿瓦利斯,将喜克索斯人全部赶出埃及。阿赫摩斯开创了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由此进入了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包括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年~前1200年)、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年~前1085年)。

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驱逐喜克索斯人后,立即开始了对外扩张,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尼罗河谷和三角洲的地域王国扩展成为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达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区。

从新王国时期起,埃及的国王开始被尊称为“法老”。原义为“大房子”。在古王国时代,该词仅仅指王宫和宫廷,并不指国王本人。到中王国末期开始夹杂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之中,如“王宫,祝其长寿,健康而无恙”。

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herihor)篡夺王位,建立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新王国时期结束。

第三中间期

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85~公元前664年)包括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年—前945年)、埃及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年~前712年)、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公元前818年~前715年)、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公元前730年~前715年)、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公元前752前~前664年)。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赫里荷尔自行宣布为埃及国王,同时又保留阿芒神僧侣长的职位。这样的措施无疑是要遇到一些抵抗的。与此同时,在塔尼斯城有一个名叫斯门提斯的国王,势力及于整个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大部分。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由布巴斯梯斯的9王组成(据阿夫利坎努斯),其中保留的塞松契斯,奥索尔通和塔凯罗提斯3王名,显然相当于舍尚克,奥索尔康和塔凯罗特,其余6王名没有保存下来。曼尼托记载第二十二王朝总计230年。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开国法老为帕杜巴斯一世,也称为帕图巴特斯,他在第二十二王朝舍尚克三世统治的第八年,在三角洲地区自立为王,在三角洲莱翁特坡里斯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曼尼托称它为塔尼斯王朝。这样再度出现了南北朝的局面。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是古代埃及在前8世纪时期的一个短暂王朝,历时只有十余年,定都于西部的塞易斯,统治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最后被南方的第二十五王朝所灭。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是自前8世纪中期至前7世纪中期统治下的一个王朝,它的君主起源于(Kush,亦作“库什”、“古实”;即努比亚,大约位于今苏丹北部),后来征服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因亚述人的入侵而衰落,最后一任法老在第二十六王朝派兵占领底比斯后退回努比亚。

后王朝时期

后王朝时期(公元前664年~前332年)包括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年~前525年)、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公元前525年~前402年)、埃及第二十八王朝(公元前404年—前399年)、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公元前399年—前80年)、埃及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80年~前343年)、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前343~前332年)。

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占领埃及,埃及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

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0年),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沿用此前的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统治者的权力,并以着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世界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托勒密王国建立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5年自立为国王并宣称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直到前30年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兵败自杀为止,历经275年。

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自身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着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 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很多神灵开始共有神性,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托特等同于赫尔墨斯等等。 同时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对埃及的历史、神话、技术等进行研究和记录,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着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托勒密王朝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诸位君主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法老。

近代时期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埃及被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1981年,萨达特遭刺杀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继任总统。1982年取回西奈半岛的主权。

穆巴拉克时代

1981年10月14日,沙达特总统于纪念赎罪日战争八周年的阅兵大典遭同情伊斯兰份子的士兵枪杀,旁边的副总统穆巴拉克侥幸躲过一劫,八天后在军队拥戴下继任总统,从此埃及实行独裁统治,一直处在戒严和紧急状态直到埃及革命迫使穆巴拉克下台,军方接管政权之后才解除。

自2011年1月24日开始,埃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埃及革命,人民普遍对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现行制度及生活表示不满,遂渐开始示威游行,要求穆巴拉克总统下台并对埃及现行不民主的政治体系制度进行改革;期间穆巴拉克总统表示将不退任总统一职,但不参加2011年9月总统选举竞选六连任,由于总统坚持留任并不为人民接受以及期间发生枪战人民遭枪杀,导致示威游行范围自解放广场扩大到埃及多个省份并进行抗议、示威及静坐。

2011年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宣布穆巴拉克辞职,政权由军方领导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穆巴拉克及其近亲已搭直升机飞到距离首都开罗400千米,位于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军方掌握国家过渡政权。

2011年11月21日,根据外电报导,执政军方最高委员会因政权移交速度慢,不满的民众再度走上街头,要求军方将政权移交给文人政府。冲突中有多名民众死亡及受伤,新冲突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军方面临强大压力。11月24日,军方出乎预料的表达歉意,表示军方不会恋栈权位,之后的国会大选及总统选举都会如期举行。军方表示现在交出政权“违背”民众的托付,另一方面示威民众则表示,若军方不立刻下台,他们决不会离开解放广场。目前冲突虽暂时平息,但随时有可能再度发生抗争行动。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了人民议会的选举工作,结果伊斯兰自由与正义danglingdao的埃及民主联盟获得498席中的235席,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派,极端保守的Al-Nour party获得107席为第二大党,获得38席的New wafd party是第三大党。伊斯兰政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席位。

2012年6月14日,埃及最高宪法法院裁定人民议会选举依据的选举法违宪,因此下令解散新国会。6月17日,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公布了修正后的《宪法宣言》,此次修改共涉及8个条款,修正案限制了总统职权。

后阿拉伯之春时代

2012年6月24日,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公布,穆斯lin兄弟会下属自由与正义党zhuxi穆罕默德·穆尔西击败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赢得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首次埃及民主总统大选。8月2日,总理希沙姆·甘迪勒组建的新内阁正式上任。8月12日,总统穆尔西对军队高层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和军队总参谋长萨米·阿南分别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与西德基·苏卜希继任;同时宣布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于6月17日通过的限制总统权力的宪法修正案无效,公布的新宪法声明从当天起生效;这项决定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此举被认为是民选政府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步,军官将逐渐退出埃及权力的核心,文官执政将成为埃及改革的方向。

2013年总统穆尔西发动修宪,以使埃及转型为文官政府,威胁了军方的既得利益。2013年埃及爆发多轮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穆尔西遭到以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为首的军方罢黜和软禁,由阿德里·曼苏尔担任临时总统,军方宣称将会提早举行国会和总统选举,并修改宪法,目的是让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成为总统。此后穆兄会的支持者一直坚持示威抗议活动以声援穆尔西,抗议者与军队发生的冲突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埃及社会和局势正面临严重的挑战。8月14日,埃及安全部队在开罗两处穆尔西支持者的营地展开清场行动,据报道行动已造成525人死亡和3717人受伤。穆兄会支持者的持续示威抗议和严重流血冲突事件,埃及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局面。

2014年6月,塞西正式当选总统。2015年,举办新的议会选举,塞西及军方的支持者当选议员,控制国会。

地理环境:

位置

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当中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着独特的地缘位置:在陆路上,它连接亚、非两洲;在海路上,透过苏伊士运河及红海亦连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历史纪录以来,埃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形

埃及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埃及行政区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全境有95%为沙漠。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c,7月26c;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c?。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埃及97%的水源来自尼罗河。埃及与苏丹分别于1929年、1959年签订尼罗河水资源分配协议,规定尼罗河每年大约840亿立方米水量中,埃及使用555亿立方米,苏丹使用185亿立方米,剩下100亿立方米计作蒸发流失。埃及人均用水量不足600立方米,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用水标准(1000立方米),属于“缺水国家”。为弥补供水不足,埃及加大对农业用水的再利用(达130亿立方米),并加大对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利用(达6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占埃及用水量的90%。

油气资源

截至2019年末,埃及石油储量为32亿桶(4亿吨),居非洲第六位,占全球总量的0.2%;天然气储量2.1万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占全球总量的1.1%。天然气主要储量分布为:西部沙漠地区占40%左右;地中海地区占25%左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占15%左右;其他产区包括苏伊士湾、东部沙漠、西奈及上埃及地区。埃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