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新市古镇:陈家潭的故事,和刘王庙里的宝贝(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继续浙江自驾游,我们暂时还在德清——估摸着完成这两篇关于新市古镇的游记之后,将会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人们形容一个地方风水好,会用到“人杰地灵”这样的词,用得多了这词汇的美感就“失灵”了,久而久之人的“思觉”也疲劳了,甚至懒得去搞清楚潜藏在一方风景背后的历史故事了。乍游新市古镇,也是这感觉——

这浙江的山水,哪处不是“人杰地灵”,前有乌镇的文豪,后有南浔的富豪,新市加在个中间,没听说过有什么如雷贯耳的人和事儿呀?

直到深入到新市的古建筑群中才发现:原来这个默默无闻的低调小镇,“根子”这么深。

首先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这个建在庙里头的【戏台子】。以及,在这戏台下方的内院中,我发现了几块别致的墙壁。墙上有字,字迹还挺清楚,中间穿插了一些无构图无章法的“画作”,一层盖一层。要不是景区用玻璃罩子给它保护起来,估摸着就当成小学生的涂鸦给略过了。

但离近了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我天?这是一面保存了一两百年的“手绘墙”啊!

研究了一下这些文字,可以确定,写这些字儿的人已经都不在人间了,少说也得保存了有100年,清代至民国初期的产物。在各类“国粹”们日渐式微的今天,这有多难得?

比如像《黄鹤楼》这样经典的传统曲目,我们只能在德云社的腿子活里才能听到一次,还是歪唱的。而新市人说,它们在近年来其实依然低调地活跃在新市古镇的票友界和老戏台上。

旧的曲艺形式受众群体越来越小、流传面越来越窄,而在这个冷清的江南老庙中,这些“过时”了的文化依然执着地存在着,清醒而清晰,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杨门女将》、《四郎探母》、《捉放曹》……墙上的内容精彩纷呈,有戏文,有签名,有“客户留言”,还有一些感悟之类的话,应该是当时在这里唱戏或者听戏的人随手书绘的,相当真实的清代“手稿”。

清朝末年是曲艺文化极其辉煌的时代,京剧、昆曲、河北梆子、黄梅戏们风靡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城镇、集市,包括很多大户人家的园子里都设置有戏台。如今它们大部分都仅仅作为古迹留存,成为了“标本”。如此活生生的原迹实属难得,它们是京杭大运河上的各个地方曲艺剧种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流传、回转的上百年过程中的一些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

这不是新市古镇规模最大的庙宇,建造时间也比香火旺盛的新市觉海寺要晚一些。【刘王庙】,源自宋代。在华夏大地,庙堂的存在通常来说都是一方百姓为了纪念某一位重要的人物而修建,然后逢年过节去上炷香,以祈愿庙里的“神仙”保佑这一年平安顺遂,也是一种精神和人文的传承。但我看了看,这新市古镇的刘王庙里供着的也不是什么太有名的大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