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0章 殖民地瓜分热潮,倭国入侵琉球(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鲸油是倭国的支柱产业,大汉帝国的进口量占99%以上,自从有了煤油,倭国就断送了出口创汇的能力。

倭国也尝试过把鲸油卖给其他国家,但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汉人的势力范围,好不容易把鲸油运到波斯,货都还没卸下来,市场就被煤油抢先一步占据了,只能拉着鲸油无功而返。没赚到钱不说,还亏损了运输成本,让本就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

五十多万与捕鲸产业相关的人员全部失业,有些直接“落海为寇”当起了海盗,四处劫掠,占岛为王。

他们劫掠的对象多是欧洲人,因为欧洲人分不清汉人和倭国人的长相。倭国海盗十分狡猾,并非无脑莽上去,而是打着“汉”字旗,扮做汉人,先假装友好交流,趁其不备时突然发难搞偷袭。

抢完东西后还杀人,但都会留下一两个活口,一时间,倭国海盗把汉人的名声搞得很臭。来往的商船不得不增加火力,同时提高警惕,彼此间也更加冷漠,互不靠近五公里之内,即使有人求救也会避免麻烦选择视而不见。

赵耀也曾派出军舰剿灭海盗,但大海太广袤了,没有雷达和卫星通讯,要找几个人谈何容易。

而在倭国内部,经济依然没有起色,乌羽狂热地宣传对汉的仇恨,把一切都推给汉人,以此来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倭国上下掀起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主张依靠对外掠夺,做大蛋糕,拓宽生存空间让本国获得更大的利益,然后重新分配资源。

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之下,倭国的一切都开始围绕战争而进行。倭国人的一生,娶妻生子、生儿育女、儿童教育、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吃喝拉撒睡等一切都要为即将进或者即将发动的战争而准备。

乌羽收拢了军、政、财三大权,搞了个幕府,让幕府协助自己处理国家事务,把全国的权力牢牢集中在中央。

并且控制思想,把大汉帝国塑造为假想敌,对国民搞仇恨教育,反对言论自由,要求所有人无条件为国家服务,所有的资源都优先应用于军事。

倭国内部也不乏“亲汉派”,他们认为要与大汉友好往来,跟在后面好歹能喝点汤,对着干只有死路一条,这些人全都被以“通敌罪”论处。

倭国的狂热分子数量越来越多,极度排斥汉人,反对与汉人通婚,要求去汉化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独特性,为此还专门搞了片假名和平假名来代替汉字。要不是惧怕汉军报复,那些在倭国的商人和学者肯定会被屠杀。

大汉帝国地大物博,粮食堆成堆,各种矿产资源取之不尽,自身的工业实力又强,需要的一切都能造出来,啥也不缺,常年保持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掠夺全世界的金银,直接推动了银本位货币改革。

在银币体系趋于成熟后,国外的白银储备几乎被横扫一空,进口能力大大降低,反过来抑制了生产;而大汉国内的白银储备也日益膨胀,堆着没啥用,不过好在铸币厂是有计划地合理发行银币,否则会导致物价上涨。

这种长期的贸易顺差注定是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于是,赵耀无偿对世界提供了白糖的加工技术,还低价出售橡胶树、咖啡、可可、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种子,鼓励欧洲人和阿拉伯人搞种植园经济模式。

在财富的指引下,原本黑暗的中世纪总算是迎来了一丝光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暂时放下仇恨,开始谋求和平共处,共同把眼光放眼到全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