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31章 白骨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盖观想死尸之筋断骨离,形骸分散,白骨狼藉不净之状,藉以知无常而除却贪欲执着之念。

佛陀弟子优波尼沙陀即以作此观而成道。

曾经的白骨观乃是是佛门的修持法之一,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通常由不净观、白骨观、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

佛法的修持讲色空不二,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这与道门经典《道德经》之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说法不谋而合。

实际上佛门的修炼,是从有开始的,之后证得空相,最后达亦空亦有的境界。

到最后,在真正的佛门大修行者眼中,有和空是无差别的。

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在佛门的认知中,色、受、想、行、识就是五蕴。

其中,色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相当于精力(心理),由五蕴构成世界,即精力和物质是不可分的,这正是佛法所说的心物一元论,即是不二法门。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就是要从心法和色法上证得空性,才敢度一切苦厄,了脱生死。

苦、集、灭、道是佛法说的四圣谛,四谛中无了苦谛,把苦谛灭了,就是证道,就是道谛,五蕴就是集谛,要灭一切苦,先灭一切集,如何灭一切集,得了道才能灭一切集。

道门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也提到过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清静”,就是因为“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可以做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悟到了这三点,就能见到“空”所谓“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总而言之,虽然华国的佛门与道门虽然因为信徒与香火的事情“打了”数千年。

但是,在修炼的大方向上,两者之间不仅有相似的地方。

甚至还有一些互相影响,互相印证的地方。

总而言之,对于修炼来讲,天下万法,自是殊途同归。

说回白骨观这边。

修炼白骨观的主要目的就是是息灭修炼者自身对色身的贪恋,在观想中抛弃原本的血肉之躯,以更好实现所谓的五蕴皆空。

说白了,只剩下一副骨架的人,失去了那些可以产生欲望的器官,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欲望。

对于实现“五蕴皆空”,白骨观当真是一条修炼捷径。

再加上白骨观只是一种观想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灵力运转路线。

说白了,这只是一门用来提升精神境界的法门,修炼的门槛特别低。

以至于有一段时间的华国,修炼白骨观的修炼者不计其数,其中尤其以散修居多。

虽然他们本质上并不是佛门修炼者。

但是,通过白骨观,他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神念境界,增强对“道”的感悟。

继而以此为媒介,推动自身修为的增长。

可以说,那时的白骨观修炼法,恨不得要与剑修与灵修这两大修炼体系并驾齐驱。

隐隐有成为第三大修炼体系的势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