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74章 面食(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素臊子汤,把做好的素臊子,加水加醋加盐,淋上少许香油,撒上韭菜末或者蒜苗末。

吃的时候,面从锅里捞出来,马上浇上肉臊子或者素臊子汤,注意面要少,汤要多,最后再加一小勺子油泼辣子,这样一碗酸辣香的臊子面就成了。

主儿家就会给客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看着客人哧溜哧溜吸着面条,吸溜吸溜喝着热汤,主人家的脸上都会堆满开心。

别的不说,单就食材的选取,就包含深意。红萝卜象征着红红火火,蒜苗寓意着生机勃发,豆腐的“腐”和“福”“富”谐音,寄望着人们对富足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家乡的一碗臊子面,在我们的心里,便是香浓亲切的年味儿。

人随着经历和年龄增长,便有一种怀旧感,愈发地怀念儿时的生活。尤其临近或者到了特殊时节,便更加怀念儿时的生活。学前的时候我在农村老家长大,提起儿时的生活,最快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小的时候“阴历三月二十八”过会,我们望城、苏村、中旺三个堡子,每三年轮一次,轮流唱大戏过大会。回忆中,我记得盼了好长时间的庙会终于到了。赶庙会时,爷爷都给上我一块钱,我揣兜里,一路上要摸四五回,害怕丢了。赶庙会最高兴的是看大戏。我随着人流,朝着戏楼走去。我瘦弱的身躯,挤进汹涌的人潮,一会儿就把我卷到戏楼跟前了。晚上大戏开演之前,我知道必有几次翻江倒海的拥挤,我们村上人叫“扛台子。”坐好的观众席,突然有迟到的七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要挤进来,戏台子下面的人时不时就扛起来了,呼啦一下子看戏人全部站起来,互相拥挤着。这时,吆喝声、起哄声、抱怨声,夹杂着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我也有些慌了,叫着一块儿来的小伙伴的名字,生怕被挤散,虽然我们看不懂戏,但是看热闹,看大花脸,看好看的戏袍。村上好在有人维持秩序。村上的执事、能行人,他们用长长的扫帚杆哪块而人夹起来,就朝哪块敲,看戏的人对“执法者”却没有任何异议,我们大家很快把板凳顶在头上。只听见扫帚杆使劲地敲打观众头上顶着凳子,执事们喊到“都坐下,都坐下”,还听到有人喊把他的鞋挤掉了,快不要挤了。一会儿,戏台子下的人安静了下来,戏才正式开始了。戏唱到精彩处,台子下还出现“扛台子”三四次之多。三十年过去了,儿时赶会看戏的情景依然留在记忆中,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有趣。

「炉齿面」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大荔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春秋时代起,大荔便设州建府。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魏长城遗址、唐金龙高塔、清丰图义仓等文物古迹。同州梆子、碗碗腔蜚声中外,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13项传统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荔县是陕西小麦主产区,因而也是面食大县,可以说在各地能吃到的面食在大荔都可以吃到,但大荔特有的炉齿面却在其他地方吃不到,可谓一绝。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滑,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炉齿面的做法很简单,先将盐、食用碱面用清水化开,倒入面粉中,再加清水揉成较硬的面团,醒好的面揪成面剂子存放备用。面擀成薄片,对折后用刀划成两片,再每隔四公分宽切成连刀条,这样,用面粉制作的炉齿面就出现了。面要擀得极薄,一个面剂子正好擀一个炉齿,面薄如纸片,入锅一开即熟。

最早最有名的炉齿面是大荔县南环路的合作饭店,到了饭点,顾客要自己排队端饭。在这吃饭,主打的就是自己动手,一碗炉齿面6元,再配上一个卤肉夹馍,面与汤,肉与饼,这顿饭立刻诱人起来。现在,除了合作饭店以外,其他传统面馆也都带有炉齿面,位于大荔县洛滨大道的许发记卤肉铺、东环路的李麦季卤肉铺的炉齿面味道也很正宗。

如果您要来大荔县,一定要品尝一下炉齿面,它是大荔小吃的必备之选,也是继带把肘子之后,极具大荔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

并?能且?升提中气,使?气得?血调和?达以?到养?保生?健的目的。对?财钱?再不屑,也?未要?雨绸缪,努?挣力?钱,因为不?道知?哪一天,疾病?不便?约而至。没?好事?好养生,有?撸空?力挣钱。生?只命?有一次,且?且行?珍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