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82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选好水窖地址以后开始祭拜土地爷,祈求挖窖顺利。挖窖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有走村串户的专门手艺人,但是一般穷苦人家用不起,都是邻居相互帮助自己挖,但是水窖的尺寸、大小、形状都非常讲究,挖小了储水少不够吃,挖大了黄土容易垮塌,形状挖成纺锤形最好,这样水窖储水后受压才均匀。挖好之后要用红胶泥把水窖从下到上整个涂抹一遍,用清油作粘合剂,这样做出来的水窖对于水质有过滤和净化作用,水在里面存储一年半载都不会变质,而且会越来越甘冽可口。这样的水窖做起来费时费力,每隔几年还要将水用尽清理窖底的淤泥。”

罗薇薇问杨镢头:“杨书记,如何确保水窖的清洁?”

杨镢头说:“勤快人家的院子是每天要扫的,城里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农村人家里第一个起来的人是先扫院子,一般都是老年人瞌睡少,尤其是刚成家的小夫妻赖床,公公婆婆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一扫院子刷刷声也是对年轻人起床的暗示。先扫院子也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突然下雨就可以给水窖里储存干净的水。

如果是下午或者傍晚下雨,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避雨,而是打扫院子,这时候就是全家老少一起上,快速打扫完院子,房檐上流水后,先把第一波浑浊的水让流出院外,等院子里水清之后才打开水窖的水眼。正因为如此那么多年来这些地方的人从没有因为食用窖水而感染疾病。

冬季下雪也一样,只取上层的洁净雪倒入水窖。下雪少的年份还会去河里拉冰倒入水窖,平时河里的水是苦涩的,冻成冰之后就不会那么苦涩。正是因为饮用水来之不易,才有了这里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的情况发生。”

罗薇薇又问杨镢头:“这里的人为什么还在用水窖?”

杨镢头说:“以甘肃中部为代表的黄土高原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是一块较为富庶的半农半牧区。可是由于生态变化及历代封建帝王的黑暗统治,这里战乱不断,灾害频繁,环境退化,自从黄土高原较大面积开垦土地以后,农耕业上升到经济生活的主体地位,昔日‘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河谷川区生态环境遭到较明显的破坏,旱魔时不时袭击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奇特的生活方式,这里黄土丘陵、沟壑区绝大部分呈现出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景观,满目光山秃岭,沟壑纵横,岭梁交错,自然条件极其严酷。

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达1500毫米左右,并且降水量秋多春少,往往十年九旱。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地下水,不能打井取水,这里没有大江大河流经,有几条黄河的支流发源于此,流量很小,除雨季外大多数河流是干涸的,也没有海拔特别高的山,没有高山融雪作为水源。这样大部分地区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就成了大问题,水窖就应运而生。”

罗薇薇再问杨镢头:“杨书记,水窖的水为什么不会臭?”

杨镢头说:“水窖中的水是雨水或地下水,这些水源较为清洁,不含有大量细菌和有机物,因此水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发臭。另外水窖的密封性较好,有助于保持水的清洁。

如果水窖密封性不好,雨水或地下水可能会与外界的污染物接触,导致水质污染,因此保持水窖的密封性也是防止水臭的重要措施。

水窖深度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标准,由于地下温度较低较为凉爽,长时间盛装在水窖里的水不会发霉变质,如果水窖的深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水窖里的水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

此外,如果水窖周围存在污染源,如家禽散养或未及时清洗等,就可能造成水质的污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加强水窖周围的卫生管理,及时清洗水窖,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朱红问杨镢头:“杨书记,建水窖要注意什么?”

杨镢头说:“一是防渗漏,坑底、坑周要砌三指厚的水泥墙,还得刷防水层。二是保持清洁,窖水烧开才能喝,窖池要定期清淤冲洗,厕所、羊圈要建在院外低处,不然脏水会灌进窖池。三是窖口要加盖,防止水分蒸发、小孩落窖。”

宋玉娇说:“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 28%,全国年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一方面,天然降水留不住,每年有1.6亿立方米的降水白白流入大海。另一方面,地下水又超采。看来只有多建设水窖才能解决缺水个问题,机井只能起辅助作用。”

杨镢头说:“我们村本来有一股清泉,泉眼有碗口大,那时候清泉四时不歇,汇成大水洼有几千立方米。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祖祖辈辈都靠这汪泉水生活。不少人赶着毛驴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就为了拉水,可惜没能持续多久。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县水库、水井普遍干枯。终于在十年前泉眼也彻底断流了。

附近没有饮用水源,村民们只好和其他村民一道去十几里外的长山头机井买水。每趟拉回的水只够吃七八天。这样长年累月、长途跋涉地买水终究不是办法,而且机井水又苦又涩,太难喝了。”

宋玉娇问杨镢头:“杨书记,解决村民们饮水是头等大事,政府有什么政策?”

杨镢头说:“政府给每户补贴了两吨水泥,村民投劳施工,自己动手挖水窖收集雨水。”

宋玉娇又问杨镢头:“您家的水窖建设的怎么样?”

杨镢头说:“我们家在院里选了块地方,挖了个三米深的大坑,建成一口混凝土水窖。院子地面用混凝土硬化,形成高差,再在低处开口与水窖接通。每到雨季,落在屋顶和院里的雨水,就乖乖灌满了窖池。窖池能蓄20方水,足够我们一家5口吃一年。我利用水窖富余水量,浇灌菜园子、种了甘蓝、西红柿、黄瓜、辣椒,全家吃菜都不用买了。

如今在我们村几乎家家都有水窖集雨,除非遇上全年不下雨的极端气候,一般情况下都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窖水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宋玉娇再问杨镢头:“现在村里是什么情况?”

杨镢头说:“我们村823口水窖建成后,年蓄积雨水2.56万立方米,全村2835口人一举告别了祖祖辈辈吃苦咸水的历史,困扰多年的农村饮水安全难题竟被小小集雨水窖破解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