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战国时代(一)(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江山易主,风水轮流转。昔日的郑宋鲁越等国,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只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打一下酱油,然后被其他大国兼并或灭亡。这些国家,曾经是东周的重要一环,如今却只能黯然离场,让战国七雄独领风骚。

周天子的权威早已丧失,各诸侯国也不再推崇齐桓公提倡的“尊王攘夷”口号。相反,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惩罚性战争,变成了歼灭性战争。不再是因为你不尊重周王、不尊重霸主,我去打你,你服个软认个错这事就算完了。而是因为我想争夺你的土地和资源,所以我要去打你,不管你服不服软,我都要让你灭亡!

除了各国家之间干架兼并之外,国家内部分裂篡权也是这个时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权力斗争激烈,内部分裂严重,篡位者层出不穷,让这个时期更加混乱不堪!

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一片混沌,一片乱象,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才孕育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精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一、三家分晋。战国时期,晋国内部权力逐渐转移到了卿大夫们的手里,国君如同无用的摆设,只能被动地度日。在六股势力中,智氏最为强大,卿大夫们为争权夺势,经常爆发冲突。智韩赵魏四家联手,击垮了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然而,晋出公不想成为卿大夫们的傀儡,秘密向齐鲁两国借兵,却被四卿发现,导致晋出公被赶走,晋敬公成为傀儡国君。智氏趁机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要独占整个晋国。为了达成目标,他决定削弱其他三家的力量,而土地成为了他的武器。他向其他三家提出:“我的功劳最大,但我得到的土地却跟你们一样,这很明显不公平嘛!给我一个万户邑,让我再树一树我的权威,这对我们晋国是有利的!”智氏表面客客气气,实则想要的是:我智氏要钱!不给?那我就打屎你!

四大家族中,韩氏最弱,首当其冲被智氏敲诈勒索土地。韩康子非常愤怒,这分明是敲诈勒索啊!我凭什么给你?正要举兵反抗,被谋士段规劝住了。段规说,智氏确实是在敲诈勒索,但我们已经拼不过智氏了。如果智氏再联合其他两家攻击我们,我们损失的就不止一个邑了!不如暂时忍耐,给他一个邑,看其他两家如何反应再进一步打算。

韩康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给了智氏一个邑。魏氏的魏桓子是个跟风的主,也觉得给智氏土地是合理的,所以也割了一个邑出去。

只有赵氏的赵襄子不肯割地。赵襄子说,土地是祖宗传下来的,怎么能说给就给呢!劳资就不给,你能把我怎么样?

智氏智伯看到赵襄子这种态度,顿时火冒三丈,不给我土地是吧,那我就出兵打屎你!为了保险起见,他就联合韩康子和魏桓子共同出兵攻打赵襄子,说灭了赵襄子以后,赵氏的土地由他们三个均分。韩康子和魏桓子其实不想打赵襄子,但是自割让土地给智伯之后,已经被迫跟他站在同一战线,这时候也由不得他们了。

赵襄子见人多势众,自己一时也打不过他们,就退守到晋阳城另作大算。晋阳城是赵氏的封地,经过几代人的修筑,城墙十分牢固,粮草准备也充足。最关键的是,赵襄子他爹赵鞅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他生前就料到几大家族之间可能会爆发内乱,为了巩固己方地位,他在晋阳囤积了大量粮草兵器,并加固了城墙。为了以防万一,他修筑宫殿的时候,柱子用铜来铸,内墙用荆条筑成。这样,假如遇到武器供应不足时,可以临时将房子拆了,现做现用。

凭借赵鞅的充分准备,赵襄子在晋阳城坚守了一年多,智氏、韩氏、魏氏三家纵使千方百计也无法攻破。然而,智伯却不甘心于此,他想出了一个毒计——利用雨季,将晋水截断,引水淹晋阳城,逼其就范!智伯命人围坝筑堤,掘开口子将晋水引向晋阳城。虽然城墙坚不可摧,但老百姓的房屋却被水淹没,锅碗瓢盆被冲走,晋阳城内一片混乱。

智伯得意洋洋地巡视晋水,得知晋阳城的情况后,更是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后,心中不禁一惊,智伯的野心昭然若揭!

赵襄子派谋士张孟谈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军营,请求他们撤兵并联合攻击智氏。唇亡齿寒,赵氏完了就轮到你们了!三人一拍即合,歃血为盟,共同攻击智伯。他们悄悄杀了智伯守坝的士兵,掘开另一口子,将原来灌向晋阳城的口子堵住,洪水顿时向智伯的军队扑去。智伯措手不及,韩赵魏三家兵马趁乱杀来,智伯全军覆没,被俘虏。韩赵魏以叛逆的罪名杀了智伯,他的亲属也被满门抄斩。

智伯就这样嗝屁了,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桓子均分了原来智伯的土地。后来,他们干脆赶走了晋敬公,向周天子要求独立封侯。周天子实际上已经是空架子了,只能照办。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韩侯、魏侯和赵侯,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国土,晋国也就彻底消失了。

在同一时期,齐国也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齐国国君由“姜”姓变成了“田”姓,这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陈国的陈厉公想要废掉太子御寇,立宠妃之子为太子。公子陈完为了保命,逃难到了齐国。当时齐桓公和管仲都还在位,他俩看到陈完也算是个人才,就想封他为上卿,好让他安心为齐国效力。但陈完却不为所动,他说:“我本来就是个逃难的人,齐国收留我已经万分感谢,不敢奢求什么大官做,能给我混口饭吃就成!”

齐桓公管仲他们也不勉强,最后给了他一个“百工”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齐国的手工艺人,类似于工程部长的职务。这职位虽然没什么政治实权,但是却可以积累家财,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陈完终于可以在齐国过上体面的生活。加上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又会讨领导们的欢心,因此大夫懿氏觉得他是个潜力股,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从此陈完攀上了高枝,事业更加顺风顺水,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齐国,要在齐国扎根了,就在这个时候把姓氏改了,自称不再姓“陈”,而姓“田”,他的子孙后代皆以田为姓。“田完”死后,他的后代一直留在齐国做官,到齐景公的时候,齐国发生了灾情。但齐景公这个吊毛只知道自己享乐,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国库里的粮食即使发霉了,他也不肯施舍给灾民,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此时,跟齐景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田乞正忙着收买民心,他变卖自家的财产,购买粮食,然后“借”给灾民,而且是大斗借出,归还的时候小斗即可。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非常感谢田乞,田氏家族的威望也更高了。

齐景公的大夫晏婴,眼疾手快,早看出田氏家族的阴谋,劝齐景公早日铲除,以免祸患滋生。可这齐景公却是个蒟蒻,听不进去,还护着田氏家族,真是瞎了眼了!等他挂了,田乞就趁机扶植阳生为国君,这就是齐简公。可齐简公上位后,实权却被田氏家族紧紧掌控,他就是个傀儡,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时间久了,他也觉得这样太没面子了,于是发动兵变,想夺回实权。田常知道后,火冒三丈,索性先下手为强,赶走齐简公,杀了一堆反对自己的大臣,把实权握在自己手中。之后的两届国君都怕田氏家族,不敢争权夺势,只能当条咸鱼,混口饭吃。到了齐康公,田和已经不想当大臣了,他要自己当国君,于是把齐康公赶到一个荒芜的小岛,自立为国君,并联合魏国请求周天子册封其为诸侯,国号也叫“齐”。但这“齐”已经不是原来的“齐”了,江山易主,国君换姓,姜子牙的棺材板都快翻身了!

姜子牙:草!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了!

二、魏国的霸权。魏国崛起于三国之中,而魏文侯魏斯的抱负是功不可没。他不仅礼贤下士,任贤用能,更是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各路英才纷纷前来投靠,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李悝和吴起。

李悝,战国初期的大政治家,被魏文侯拜为相国。他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让魏国实施变法。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实行“平籴法”,在丰年的时候,国家以评价收购粮食,到灾年的时候,又以平价卖出给老百姓,以此保护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生活。他建议魏文侯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让对国家有贡献、有功劳、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最后,他健全了魏国的法制,编成《法经》,在魏国颁布执行。这样一来,魏国就很快富裕强大起来了。

一个国家的富强,政治和军事是相辅相成的。李悝的变法卓见成效之后,军事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了。这个时候,吴起作为着名的军事家从鲁国来到了魏国。自从吴起到了魏国,魏国的军事实力就像开了挂似的扶摇直上。

吴起出生在卫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本可以继承家业,继续享受这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但是他却不走寻常路,他励志从政,而且要做大官。他散尽家财,各种找关系,希望有人给自己引荐一下,但是最后还是四处碰壁,无人赏识。

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卫国老家,本来散尽家财已经叫人够难受了,没想到还受到了众人的冷嘲热讽。吴起一怒之下把那些嘲笑他的人都杀了,据说有三十多人,然后又向母亲发了个毒誓,说如果做不了大官就不回家!

吴起母亲:这孩子八成是疯了,求功名利禄以致于到这种地步吗?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任他而去。

吴起又离家出走了,他这次要把自己的修养提高以后再说。于是乎,跑到曾申那里,把师一拜,就学起儒术来了。并且,他这次还是不学则罢,一学就是好几年。就在这个学习期间,吴起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母亲去世了,这个消息,自然让吴起伤心不已。本来,他也想马上启程回家给母亲料理后事,只是由于他在伤心的同时,突然想起了当年他在母亲面前所发的誓言,怕现在没有一点出息的他,根本就没脸见母亲的灵魂。这才狠下心来,没有回去,继续苦读。

要知道,儒家学者注重孝道。一点都不了解吴起的先生——曾申,看到吴起这个家伙,如此不孝,就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了,都不回家奔丧,这简直就是禽兽不如。像这样的东西,又怎配做儒家弟子呢?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任何证据的曾申,心中一怒,就把吴起逐出了师门。

既然儒家容不下自己,那就到兵家去试试吧。于是乎,吴起脑子一转,就到鲁国一个兵家学府,去研究兵法去了。并且,这一研究,又是几年。几年之后,他竟然还变成了杰出的军事天才。不过,就算如此,身为平民的他,要想找到国君重视的工作,那还差得很远,至少还缺一个机会。

机会说到就到。没过多久,齐国就调兵遣将,攻打鲁国,鲁国由于国力衰弱,而被齐国打得“满地找牙”,全国上下,竟是毫无办法,好像除了忍气吞声,就是挨打。如此一来,就算吴起显示自己的实力,也不是车子转拐,逞能了。他走到鲁宫,就站在鲁君面前,毛遂自荐地说:他可以领兵出战,击败齐军。早就毫无选择的鲁君,听吴起这么一说,哪还敢怀疑。于是乎,命令一下,就拜吴起为将。而当上大将军的吴起呢?当然是不负众望,带领鲁军,一上战场,就打了几次胜仗。鲁君听到这些战报后,真是阵阵狂喜,笑得合不拢嘴,真不知:该如何封赏他?吴起回来后,自然是又封又赏,荣耀之极。大约就是这荣耀之极的封赏,吴起一下子就遭到了很多“鲁国文武”的嫉妒,其中有人还向鲁君进谗言,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吴起这个时候帮鲁国打齐国是不是太冒险了,要是他是齐国的间谍,又该怎么办?或者来个里迎外合,又该如何处理?鲁君一听,甚是有理,只是还在犹豫,是不是应该马上换将,把吴起打下死牢?

不要说是鲁君,就算吴起听到这些谗言后,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知道如何应对?心里除了一片茫然,就是一肚子怨言:老子好不容易才得到鲁君的信任,走上仕途。哪里知道,刚走上仕途,就有一帮小人在背后放狗屁,毁老子前程。那些龟孙子怎么不站出来,走到老子前面?要是他们站在老子面前,老子一定会一刀一人,送他们去见阎王!就在此时,他那个吃里扒外、胆大包天、不知羞耻、以耻为荣、拿钱出去倒嫖、经常给自己脸上抹黑的妻子,却走了过来,站在他面前,又演起了“挖苦、讽刺、鄙视、笑话”的好戏。说他:怎么这么没用,如此懦弱,身为大将军,连几个小人都斗不过,为什么不派几个武林高手,去他们全都杀了?这些话一说,忍无可忍而又无法消除鲁君疑虑的吴起,心中的怒火自然是更大了,一直“胆小”的他,胆子突然一大,就拔出剑来,对着妻子就是几剑。接着,只听妻子惨叫几声,就倒在地下,口里没气了。然后,吴起嘿嘿一笑,把妻子的头颅一砍,就拿着砍下来的头颅,走到鲁君面前,把那忠于鲁国的证据,放到雕着龙纹的铜案上了。

鲁国国君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那里面包裹的竟然是吴起妻子的人头,一点都不了解吴起的他,差一点就吓出尿来了!连说,将军的忠诚我看到了,可你再忠于鲁国,也没必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啊!他哪里知道:那不知羞耻、以耻为荣的东西,早就把他的脸丢光了,就算没有这些事情,他也会杀了她。没有杀她,只是时间未到而已。只不过,吴起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做法,没有任何意义,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让鲁君更加反感,使他的工作变得更加不稳。

暂时,吴起虽然还住在鲁国,但是工作的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在鲁君心中的印象还在不断地变坏,嫉妒他的“文武百官”,还在鲁军面前不断地说吴起的坏话:为了达到目的,连妻子都杀了,这样狼心狗肺、心狠手辣的家伙,能用吗?要是哪天,他对国君下手了,又该怎么办?这些话,鲁国国君,真是不听则罢,一听是越来越害怕。就这样,没过多久,没找证据、没查前因的鲁君,就随便找个理由把他打发走了,让吴起的仕途又一次遭受挫折。幸亏,吴起一离开鲁国,到了魏国,其才华就被魏文侯看中了。并且,一看中其才华,就封他做大将军,以示重用。为了感激魏文侯的知遇之恩,吴起一下子就变成了为魏国出谋划策、富国强军的忠臣、勇士。

吴起认为:以前打仗用兵车,兵车后面总要跟着几十个拿着木棍铁具的农民兵。这种方式,实在是太落后,一点军威都没有。于是,他把那种方式一抛弃,改用步兵,命令士兵身穿铠甲,手持长矛,日常训练要负重70斤,半日行军要达到100里。这样一来,士兵的身体素质,一下子就提高了,打仗也更加灵活了。除此以外,吴起还采用心理战术收买人心,他跟士兵们同吃同住,甚至亲自帮受伤的士兵清洗伤口。魏国的士兵看到大将军这么体恤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就算是死,也要效忠魏国。就这样,战国初期,威震列国的魏武卒便诞生了。

这支魏武卒,真的很厉害,在吴起的指挥下,没过多久,它就扫平了周围各国,打起了秦国的主意。为了抢夺重要军事要塞——西河地区,魏秦两国是打了7、8年的拉锯战,不管怎样打,都是双方互有胜负,占不了一点便宜,战前是秦国控制,战后还是秦国控制。而吴起来了以后呢?他指挥魏武卒,没用几下,就把西河地区夺了过来。并且,夺取西河以后,还趁热打铁占领了秦国阴晋。

面对吴起及其魏武卒,秦国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除了眼睁睁地看着魏国一天天地变强大,自己的地盘一点点地被抢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再以此为基础,再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向周围诸侯,把土地一要,魏国一下子就成了战国初期独一无二的大国。由此可见,吴起的改革和战术,确实为魏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可惜,魏文侯驾崩,其子魏击继位(改名为魏武侯)以后,心胸狭窄、一直都想宰相的公叔痤,却把大将军吴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向魏武侯进谗言,诬陷吴起谋反!吴起怒不可遏,身为战国名将的他,哪受得了这种冤屈?于是,把心一横,就离开了魏国,跑到了楚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从此以后,魏国挨打的时间就不远了!

楚悼王见魏国在李悝和吴起的改革下迅速崛起,非常羡慕,一直想找机会改革内政,向魏国看齐。吴起投奔楚国,自然受到了楚悼王的热烈欢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相当于魏国的丞相,礼遇之高,可见一斑。

吴起不负重望,他把李悝变法的成果往楚国一搬,楚国的改革就初见成效。同时,也惹恼了旧贵族。旧贵族,就在楚悼王在世时,就恨得咬牙切齿,只是碍于楚悼王的情面,才没有轻举妄动。楚悼王一去世,他们自然就会趁机反叛,把吴起残忍的杀死了。

一代名将吴起,就这样陨落了,他为楚国实施的改革也被迫中止。不久之后,秦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吴起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三、商鞅变法。秦国,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国,却在一个人的改革下,变得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卫鞅。

卫鞅,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却有着不凡的才华和胆识。他曾在魏国待过一段时间,还受到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的推荐,但是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惠王却对他不屑一顾,觉得我堂堂大魏国,人才济济,为何非要重用这其貌不扬的小子呢?

公叔痤劝魏惠王,如果不中用卫鞅,那就把他杀掉,以免留下后患。魏惠王却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甚至觉得是公叔痤老糊涂了,才会说出如此荒谬的言论。

但是几十年后,当秦国因为变法强大起来,再次吊打魏国的时候,魏惠王是悔得肠子都青了,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呀!

秦国,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国,却在卫鞅的改革下,变得强大起来。秦孝公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有才能的人,不管他的身份如何,是哪国人,只要来到秦国,就受到重用!

这个命令一出,天下的有识之士纷纷涌向秦国,这场景跟当年魏文侯纳贤时一模一样。卫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秦国。

卫鞅通过秦孝公的一个宠臣景监拜见了秦孝公,跟他大谈王道霸道,秦孝公听得眉飞色舞,被卫鞅描绘的美好蓝图忽悠得一愣一愣地。当即拜他为相,主持秦国变法事宜,这一年是公元前359年。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卫鞅就风风火火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度、世卿世禄制度,撤邑设县,实行“连坐”制度,建立户籍制度,统一度量衡等。

首先,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化,重农抑商,奖励农耕。这一举措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使得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作物,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按杀敌数量确定军功等级,论功行赏。这一举措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军功来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