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飞白书(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蔡邕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创作了飞白体,据说这种笔法,

是他看到工匠用笤帚刷墙产生的灵感。

飞白书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这种书法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

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

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

飞白书”,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

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

这种特殊的书体,是东汉时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蔡邕,就是汉末着名诗人蔡琰,即蔡文姬的父亲。

他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他写的隶书,结构严谨,

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素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美誉。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皇帝曾诸他与当时几个着名书法家,

把儒家经典—“六经”文字写在石板上,

立在当时的国家高等学府—太学门前,以供天下人学习参考。

有一次,蔡邕遵照皇帝的命令,写作《圣皇篇》一文,文章写好后,

按照当时的规定,由他亲自送到当时的皇宫图书馆—鸿都门。

不巧,这一天鸿都门正好修理内部,大红的宫门紧紧地关着。

只见一个工匠,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宫墙。由于答帚太大,

石灰水又很浓,所以刷完的墙一道黑一道白的,看上去很不舒服。

蔡邕此时由于进不了鸿都门,便伫立门下,观察良久。

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快步朝家走去。

回到家里,他赶紧找来一些竹子,劈成细细的条条,

仿照答帚的式样,绑在一起,做成了一支扁形的竹笔。

然后饱蘸浓墨,运笔时速度又较快,经过几次刻怠练习,

终于创造出这种点画中有一丝一条的露白的书体——“飞白书”。

后来,这种书体曾一度极为盛行。

尤其是当时的一些宫门的匾额题字,均采用此体。

时至今日,这种书体仍为许多书法名家所师法。

在研究“飞白书”的发展史过程中,笔者从典籍中查到由汉至清,共有57人,

因“飞白书”而名垂青史。其中,汉朝2人,三国3人,

两晋9人,南北朝8人,隋代1人,大唐14人,北宋12人,明代1人,满清7人。

从上列飞白书家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汉到宋,

飞白书家的多少也基本上与其朝代的兴衰及书法发展状况成正比。

其中尤以两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人数最多,出现了上至皇室帝王、

当朝卿相,下及书坛名家、僧道平民皆竞相逞能,

万般喜爱“飞白书”的喜人局面。但自积贫积弱的南宋起,

至蒙古入主中原的元朝和长达276年的明代却仅一人,

就是满族主政的清代飞白书家也为数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我们不妨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以及史学中去寻找一些答案。

(一)“飞白书”兴盛原因

1、特殊的趣味性和强烈的新奇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某种新鲜事物出现时,

它必然会吸引人的注意力,进而使人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飞白书”丝丝露白、笔道清晰、翻转明显的特点,有既不同古也不同今的强烈个性。

其鲜明的趣味性让它产生了强烈的新奇感,自然就会使人们去欣赏它,

进而乐于竞相在游戏中愉快地去创造它。

这是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内因之一,它是“飞白书”长期盛传的主观原因。

2、帝王爱好,上行下效封建时代的帝王,在人们眼里是一国之君,

万物之尊。因而,其好恶不仅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方向,

就连文艺潮流也会因之而受影响。《新唐书》记载,唐太宗作了一首并不高明的宫体诗,

欲叫虞世南和之,但被拒绝了。

当时,忠直博学的虞世南说“圣作诚工,但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原因就是“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就是这种客观影响,加上人们邀功请赏,讨好上司的功利意识的驱动,

就会有人投帝王所好,以求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

“飞白书”自汉发轫,三国就有魏文帝曹丕偶尔染指,隋炀帝也好此书,

其后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及武后、晋阳公主都倾心飞白,

时至宋代又有太宗、仁宗、仁宗皇后等游心于此。

因此,在此期间“飞白书”得到空前发展,实属正常。

3、文人咏颂,传之遂广

榜样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名人效应自来就不可低估。

在研究“飞白书”时,笔者发现“飞白书”不仅在宫廷和书坛流行,

其影响已经辐射到当时的文学界和美术界,

并且,有不少着名的文学大家为之吟诗作赋,给予高度评价。

如西晋的刘劭曾作《飞白势》,南朝鲍照有《飞白书势铭》

,南齐纪僧猛作《飞白赋》、三国吴人张弘写过《飞白序势》、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附《飞白赞》一首,

唐代诗人岑文本有《奉述飞白书势》律诗一首,欧阳修作过《仁宗御书飞白记》一篇,

苏东坡有《文与可飞白赞》……这些诗词文赋,虽文体不一,

但皆极尽赋、比、兴之能事,极力描绘飞白之美。

以上作者皆是当时的文化名人,其影响必然宽泛而深远。

就这样,他们的吟咏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飞白书”的宣传力度,

从而在客观上让“飞白书”不断传扬开来。

4、书家仿习,蔚然成风

由于好奇心的作用和上行下效以及文人咏颂的加速催化,

使得书家们的审美趣味出现趋同现象,再加上攀比心态的内在作用,

因而就导致了当时的书家们竞相仿效,蔚然成风。

只要留意飞白书史,从前面所例飞白书家中即可印证。

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审美观念的趋同和竞相仿效的行动,

也使飞白书得到进一步发展。

飞白书因以上诸多因素的积极作用,就有了近两千年的辉煌。

可是,我们发现,“飞白书”在北宋之前可谓代代相传、风行于世,

但至南宋时却无人用心于此。元明两代只有一人爱好,清代的七人,

除了两个关心和研究飞白书者,其他五人的所作所为已远远大不如前,

他们的身份地位及艺术造诣实在不敢与前人相提并论。

这就说明:“飞白书”实际上从南宋就已经走向衰败,而最终被逐渐消解了。

为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他的式微原因。

(二)“飞白书”的衰微原因

1、工艺性强、美学价值不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