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5章 焚书(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历史的脚步踢响了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的门槛,这一年是华夏当代史上最值得书写和记录的一年。

太平镇上街禹王宫宽大的正殿里还残留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十数根神凳,每根神凳长一丈二,宽一尺二,高一尺六,厚三寸。

由两对粗壮结实的凳脚支撑着,凳面上除了被纸烛烧焦了的一块黑色斑痕外,历史对它们没有过多的损伤。

公共食堂在这里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壁头上用石灰水书写的“公共食堂万岁”的大字早已剥落,只留下一点模糊的痕迹。

左边厢房的灶台水缸早被拆除,地面也恢复了早先的平整,四面原本就腊黄的石灰壁已变烟火色,似乎只有这些色调才可以证明人们当年在这里狂热而又悲情地炊饮过。

公共食堂时期的调子和四清运动的旋律很明显地将禹王宫的今昔区别开来。

幼稚病在这里已一去不复返,而“破四旧”的新思维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十根古老而厚重的神凳呈一字整齐靠在大殿正面的壁头和左面的壁头,它们上面当然不再是以往的香坛纸烛和供果,也不是“食堂化”时期男女老少的屁股和各种形状翘在上面的脚掌。

而是堆满了缴自全公社那些“书香世家”的禁书。

《辞源》、《辞海》、《黄帝内经》、《石头记》、《山海经》、《三国演义》、《水浒传》、《牛氓》……

它们一本挨一本,一本叠一本,直达五尺多高,初进正殿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家庞大的古籍书店呢。

整个正殿到处都堆满了古玩字画和发黄的线装书。

《孙子兵法》、《史记》等书页面黄得吓人,大家都说毒得擦屁股都嫌弃。

唐宋元明清出产的十二生肖陶瓷品和飞禽走兽水果式的烟缸茶缸就如一座小山,那些说不出名字的古画早被撕烂堆在正殿右侧一角,象城市某个生意巨旺的垃圾回收站。

此时,曾经被贾新河打得口吐鲜血的柳青青在母亲心惊胆颤的日子里长到了十九岁,他正同好友吴诗文,另外还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忙得不亦乐乎。

柳金源是老实巴交的佃农,所以他的儿子柳青青成了太平公社太平大队的贫协副主席兼副团支。

吴诗文十七岁,是当年闻名太平镇的“高先生”吴亦高的儿子,按柳吴两家关系,柳青青同吴诗文以表兄弟相称。

他们一边整理书籍一面指挥着一群群青年男女将砸碎的瓷片玻璃一箩一箩往外抬。

戏楼下的山门外,早就挖好了一个深五尺直径约两丈的大坑,砸烂的古董残骸就填埋在里面。

又有一批青年男女背着扛着“四旧”进了正殿,他们分别将背上的东西按类别倾倒在各自地方。

这些青年男女大部分是太平公社太平大队的人,另一小部分是来自其它大队和单位的代表。

工作组安排他们到太平大队参加破“四旧”战役,学好经验回到本大队本单位实施推广。

昨天他们首先捣毁了距太平镇两里二郎庙的泥塑、木雕、石刻,那些菩萨、罗汉个个惨遭劫难无一超生,《金刚经》、《心经》无法保佑。

只有二郎神幸运,虽受伤但无大劫。

原因是它太高,几乎同正殿齐眉,人少根本奈何不了,革命者只在它的脚背上敲了几个大洞,工作组的领导就说,“让它多活几天,过两天大会战的时候再解决它!”

四清工作队是在早春二月的一个早上,带着《二十三条》这柄尚方宝剑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太平镇的。

工作队首先接管了公社的一切权力,接着十个工作组到十个大队去接管了基层的权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