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69章 纸媒的白银时代(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班琪,我今天必须跟你喝一个!从前是我不懂事,对你有偏见。我跟你道歉,以后不会了,也希望你别计较。”

“道歉就不用了,本来也没跟你计较。”

可乐和奶茶碰杯,班琪和泉荣正式握手言和。

杨桃开心吃肉:琪姐才是最会安慰人的。

这番吃吃喝喝,泉荣也没忘了正事儿,郑重其事提出想加入她们:

“我爸总说我一天天的不务正业,以前我的确也没干过啥正事,就是开心一天是一天。可上次,在进步新居看见你们,给我触动挺大的。”

大个子突然正经起来,怪让人不习惯的。

“你们干的才叫正事。像汉服社,屁事不多,勾心斗角却不少。现在想想,我帮傅开平拉赞助,还不如在学校里多修几个猫窝狗窝,拯救流浪动物,都比帮他来的有意义。”

班琪并不意外。

来之前,杨桃已经跟她提过。班琪也是有备而来:

“想一起做点事,也不是不行,我听说你家里是广电的?”

“是啊!我爸妈都在广电。”泉荣猜想班琪是不是想打广告:“广播那边好说,电视费用高,审核也更严。”

班琪摇头:“我是想问,报社熟不熟?”

90年代,省城的街头报亭铺天盖地。

还记得1988年老赵大爷的小品吗——法制报、故事报,新出版的电视报……有传奇、有侦破,有讽刺、有幽默,供欣赏、供娱乐……这是纸媒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没有自媒体。电视、广播、报刊就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

除了各级日报及其子报,新华社、广播电视台、出版社、以及一些机构组织都有自己的报刊——像机关有《日报》、群众有《晚报》、看世界杯有《球报》、看电视有《广播电视报》,小学生有《青少年》,时尚人群有《服装》……可以说,任何群体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报刊。

2002年,虽然互联网兴起,但纸媒仍是主流,只是进入了“白银时代”。省城影响力最高的是由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华商晨报》。还有就是省日报社主办的《日报》和《晚报》。

世纪之交,随着改制风潮,不仅《华商晨报》改版,《日报》也于1999年组建报业集团,规划了“十二报、五刊、一网站、一印务中心”的经营格局。

一旦体制松动,就意味着释放出了新的机遇。

随波逐流的人懵懵懂懂,可能还在抱怨大锅饭越来越难啃。而头脑灵活的人更善于从变革中发现机遇。

“报社?”

这个泉荣倒是没想到。因为跟电视、广播比起来,五毛钱一份的报纸,就显得没那么高大上了。

“我爸那个圈子,倒是有几个叔叔是报社的,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你想干什么?我回家给你问问。”

班琪缓缓点头:“那就简单多了。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做的是地产广告,我想,能不能承包一个报纸版面?一方面整合一些楼盘的信息,让想买房的人不用满城跑。另一方面也为开发商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优势的一面展示出来,也是敦促这个行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番话过于冠冕堂皇,以至于泉荣颠颠儿跑回家跟他老爸说起——

老泉同志怀疑自己傻儿子是不是遇上了高端局的骗子。

不过,听泉荣说了前因后果,泉国兴也来了兴致:

“下个礼拜五,省台刚好要去南大录大学生辩论赛的决赛,你们要是没课就来玩儿吧!晚上就近一起吃个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