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90章 走访蒙山县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百姓民间财富是一定的,朝廷多收,百姓就穷;朝廷少收,百姓就富。

要国富还是民富,这就要看统治者的良心了。

大兴的两任皇帝,其实都还算对百姓蛮有良心,老皇帝不用说,辛辛苦苦征战大半辈子才平定下来的国家,肯定是想要安定的。推翻了许多前朝的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

新皇帝十几年来也是兢兢业业为了大兴发展,可以说朝廷里的政策目前来看,都是比较利民的。包括林荣找来了红薯得到嘉奖,也是因为找到了利民生的粮食。

可随着整体安定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地各地买官卖官的情况多起来了。特别是在偏远的县城州府,大兴这么大,天高皇帝远。虽然制定了3年一换的知县制度。但耐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站在人家门口,聊了半天,看着他们一家人忙里忙外得往外搬东西。和主人家聊了一会才知道,这是要举家搬走,在县子里过不下去了。

老者又道出了这县子没落的原因。

这蒙山县的曹知县,已经有8年没有换过了。

“老人家,那你们这是要去哪呢。这么大阵仗?”宋清泉问。巷子里排着几辆马车眼看就要装满了。

胡子花白的老头长叹一口气道:“搬到女儿那里去。哎。这世道,没法活。”

“朝廷要求知县三年一换,怎么这蒙山县的知县会八年没换?”宋清泉向林春生问道。

春生皱着眉,其实在偏远的地方,小官没有换人,是很常见。他在老家的时候,他们县的知县也是连任了两届才被调任,但是他们潮州是流放之地,那知县是被皇帝贬到潮州,好像被遗忘在他们老家一般。后面应该是通过京城里的关系,又调走了,才派了新的知县过来。

巴蜀在以前也属于流放之地,但是随着大兴建立后,和吐蕃建立了和平的关系后,巴蜀也由以前的边远流放之地,慢慢变得热闹起来。这里不止有蜀绣,有贡茶,有不少土特产都被列为皇家土贡,还有通往吐蕃的茶马道。有不少吐蕃人会到巴蜀一带换物资。

大兴一开始建立的时候,村制还按照前朝的,一般都是村官选举是通过本村村民选举产生。由于村庄里大多的家族宗族组成,所以大家族的人家,一般都会推选自己族里的族长作为村正。

像龙坑村,目前的村正,便是他们族里的长辈。老叔郭绍波,没有意外就会是下一个被选举的村正。一般都是选德高望重的,或者在村里里有一定能力的人来担任。

而这些县官,在以前是通过举荐来做官,县令的权力在本县至高无上,他掌管了所管辖区域的行政、民政、社会生产、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虽然在县令之下还有其他的官职各司其职,但无论他们所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要向县令进行汇报。

大兴为了防止县令一家独大权力过大而开始谋私利。规定了县令不可在户籍所在地做官,要避嫌。担任过县令的官员无法继续在当地连任,需调任到另外的县或者升职,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利益。

但是偏偏在蒙山县,却出现了连任了两次的曹县令。

要说这曹县令是被贬蒙山县才连任多年一直没调走也不对。因为昨日在蒙山脚下,那村里的族长说,他们一直有向县里反应,知县都换了两个都没有处理。这证明知县其实是有换掉。那为何这县里的人又说没换。已经八年都是这曹知县?

迷雾团团,三人陷入了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昨日是不是听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