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18章 笔友(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春去秋来又一春。

原本国公府空荡荡的院子如今越来越热闹。

郭春风小朋友已经从小婴儿变成一个到处乱跑的小捣蛋,阿新每日跟在他屁股后面追个不停,杨梅已经准备给小弟弟换个小男孩跟着了。阿新在学习上不算天赋特别好,但是贵在勤勉和刻苦。白天里弟弟只要醒着就没一刻闲,阿新也没办法继续上课,只能趁着夜里春风睡了再偷偷学习,长期这样下去阿新的身体也吃不消。

小山这一年的学习越来越表现出不是读书的料,反倒跟着府里的护卫练武摔的鼻青脸肿也开心,夏儿便不勉强他学太多文化课了,现在大部分时间是跟着护卫练武。闲暇的时间小山便接替了阿新跟着小弟弟在府里到处跑,正好当做是跑步训练了。小弟弟跟着小山后,别看年纪小,竟也学会了几招瞎比划,经常把夏儿逗得哈哈大笑。

去年夏天,杨梅又给林荣添了一个儿子,大中午的时候出生,取名林夏阳。

夏儿给杨伟贤去信中告知,冬冬哥,“淋下雨”的雅名没有成功送出,弟弟叫夏阳不叫夏雨。杨伟贤收到信笑到眼泪都掉出来了,也不知道是对亲人的想念还是因为想到和夏儿当初取名闹的笑话实在太好笑了。

其实杨伟贤今年也不过十二岁,背井离乡得远离家乡,甚至今年过年他都没有回家。说不想家的假的,但是这一年太充实了,在船厂学到了自己在老家做学徒几年都学不来的手艺。他也从一个没有目标的懵懂男孩,变成了一个梦想造出属于自己的大船的少年。

这一年里,夏儿有几个固定的笔友,冬冬哥肯定是一个,他自己一个人在江城,虽有二姑照料,但毕竟不是亲姑姑,杨伟贤心里感恩张远帮他入了船厂,却不好意思经常去叨唠。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李敏珑就非得派人去把他抓进府一起过节,其他时候他都混在船厂跟着师傅。所以夏儿经常和杨伟贤分享京城里的所见,还有自己出的那些简易的文化课的教材让冬冬哥学习,杨伟贤本在老家就上过几年书,因为没有读书的天分,大舅舅才送他去做了木工学徒。书到用时方知少,以前以为自己有手艺不用读书。

谁知到了船厂才知道,这里的师傅,不止手艺好,很多更是有丰厚的学识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就拿船型来说,江城造船厂不止有时下最流行的船底平宽的船舶,更有适合航海的尖底的海船,帆船。

大兴的内河和海疆的地理情况纷繁复杂。在江河中,不但江河流速、流量以及河道的曲直、阔狭、深浅等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条江河,上游跟下游的地理情况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而同样在海域中,南北的近海深浅、风浪、潮汐、泥沙、礁石、岛屿等各方面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造船不止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水域的地理特点设计和建造各种类型的船只。

杨伟贤除了疯狂的磨木雕钻磨炼手艺,也在疯狂的学习着各种知识。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经常累得直接就睡在船厂的木板上。而他疯狂学习的结果,是进船厂一年,船厂的厂长就发现了这个闪光的少年,如今就跟在船长的身边学习。连一开始带他的师傅都说,你这是走了狗屎运了小孩。我爹可不轻易带人,毕竟带出他自己,一个一心只想造房子的逆子,他爹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再亲自带徒弟了。

夏儿的另外一个笔友,是在老家读书和科考的宋清泉,宋清泉回到潮州老家,去年春末顺利通过了童生考试,去年秋天又考过了秀才还拿下了小三元,在龙溪书院和镇子上风光了好一阵。夏儿为宋清泉感到高兴,宋清泉的爷爷就是国子监的祭酒,但是作为他的亲孙子却没有利用权利,直接入读国子监,而是自己回乡考中秀才,再回来国子监读书,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年前收到了宋清泉最后一封信,信中告知,年后他爹就要带他过来长安,阔别一年未见,期待与夏儿的见面。

这一年的信件来往,虽说只有不到十封信,但是两人都心照不宣,每次都会为对方捎上一些礼物。有时候是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根鸟雀的羽毛,一本书或一幅画。宋清泉的山水画学得不错,到府城和省城考试期间都给夏儿画了当地的美景,可惜夏儿对国画没什么研究。不过还是把刚学会走路的弟弟闹的笑话画成连环画送给宋清泉。

这两位都是一年多未见面的笔友。还有一位偶尔见面的笔友宋青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