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盐茶二策(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听君一席话,如见天上人。

邹润这番援引古今、有条有理、深入浅出的分析,厅中众头领听得如痴如醉。

座中之人每一个都惊叹自家这位寨主真乃天纵之才,不过就在运河上坐了两趟船,居然能看破这么多的道理,还给山寨的私盐铺销找到了这么一条通衢大道。

生长于石碣湖的阮小五素来话不多,但是一直很善于思考,邹润话音刚落,他就出声点出了梁山在这其间的关键性作用。

“寨主的远见当真无人能及,梁山大寨已为我登云分寨,正处于五丈河运河的要道之处,有梁山当做中转站,我登云山的海盐一定能造福沿河众多州县百姓,此真乃大豪杰、大丈夫所为!”

“寨主之见识,博古通今,通天达地,真乃天人也!”杨林由衷地拜服,继而感叹,“倘如寨主所言,只需买通沿岸官员、舟卒和船夫,我登云山的海盐便是一路卖到东京也是畅通无阻!”

这番美好的景愿惹得众人浮想联翩,都是一脸的向往着迷之色。

要是真连大内官家的御桌上用得都是登云牌海盐,那还用担心钱粮做甚?一处晒盐场便是一处金山银海!

到那时,登云山扩编出千军万马,乘着数百大船占据耽罗国,威压高丽小邦的日子还会远么?

于是乎,登云山经济建设的第一步:通过走绿林道路,搞小规模武力走私,结交各个大小山头和江湖豪杰,分销给盐,让他们当分销商。以沿海一带州县为辐射点逐步往内陆地区推进的稳妥型战略,和依托运河实行以漕贩盐的大纵深战略得到彻底确定。

登云山头领级集体会议对此项战略决议全票通过。

邹润敲定完大方向,具体细则的实施就落到了杨林乐和身上。

情报营可不是单纯坐在那里等情报上门,而是在多项具体产业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到全国各地,在此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将情报收集完毕,这才是上等获取情报的手法和战略。

说完盐,邹润继续说茶。

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北宋盐、酱、醋、茶大多时候都实行专卖制度,而这四者其中,茶是仅次于盐的重要税收类别。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北宋时产茶区分布于 19条路、122个府州军、306个县,主产地是江南路,其次是荆湖、两浙和福建路。如此之大的体量型经济产业,自然被北宋统治者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专卖政策,狠狠地从茶农和小商人身上攫取着巨大的利益,朝廷和官员们共同吃得满嘴流油。

严酷的榷茶专卖制度催生出了茶马法、茶引法、合同场法(注1)等严酷的条例法度,茶农、园户、中小商贩的受到的盘剥越来越重,在酷法和厚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茶叶私贩现象愈演愈烈,其规模已经不下于私盐行当。

到了北宋末年,不仅仅是走投无路的百姓疯狂贩卖私茶,就连负责缉私的官吏都纷纷下场捞金。

根据史书记载,北宋延州临真县尉任术在奉命出差的时候,就命令随从带了大量茶叶沿途贩卖取利。苏轼他爸苏洵曾上奏:“……负之以县官之徒,载之以县官之舟,关防不讥,津梁不呵。”苏轼他弟弟苏辙也表示:“又茶官违法,贩卖百物,商旅不行,非唯税亏,兼害酒课。”

北宋的各种专卖制度发展到了王朝末期已经出现一种怪相,那就是朝廷越禁啥,握有实权的各级官吏就越以权谋私,大量非法贩卖盐茶酒等等货物以牟取暴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