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03章 新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第二天的语文课是几篇人物通讯连讲,第一个人就是袁老。讲完袁老,接着讲了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的销售员。

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观看直播的人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三个人放在一起讨论。

宋老师总结:“这三篇人物通讯都是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袁老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寻找他梦想中的水稻;销售员面对不讲理的客户时是怎么处理的,他下班后累得上个楼梯都需要扶墙;科学家包里面一张又一张的小纸条等。这些细节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唐朝。

韩愈回想着前面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心里飞速思考。

他觉得后世这些文章真的挺奇特的,除了描写重要事件,很多时候还要把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甚至是可以简略的对话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某些内容让他有一种十分繁琐的感觉。

用他们时期的话语可能几百字就搞定了,换到后世之后可能需要上千字。他思考着有没有这个必要。

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是写话本小说的作者们就比较习惯这种写法了。

虽然这些人物通讯是写真实事件的,但是他们知道,里面绝对经过艺术化处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比较能吸引到人。

宋老师:“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讯息接触。时代赋予了新闻工作者一个神圣使命,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和掌握包括人物通讯在内的新闻的写作方法,通过新闻来反映社会各界多姿多彩的人物和事件。”

接着宋老师讲述了新闻及其价值。

听完,大家对这个古今异义的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唐朝。

李世民品味着新闻、媒体等概念,突然理解了后世的人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了。

除了书本上的东西,原来他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社会。

之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看到有的学生在讨论问题,那些问题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远远超出书本内容了。

不过对于媒体这个东西,他是持保留意见的,没有觉得太好。

北宋。

苏轼看着宋老师展示在课件上的新闻案例,一脸思索。

这其实可以说就是他们这个时期的邸报,可是载体和形式又有所不同。

各朝代的邸报是掌握在官家手上的,一般只在官员之间传阅。民间是禁止发行小报的,一旦被发现私人刊发,将会受到严厉查禁。

可是看着后世新闻多种多样的形式,他有点不解:后世把这个权力放给普通大众了吗?

虽然说以民为本,但是如果把新闻权力完全放开,对于国家治理不太有利吧?

即使后世的Z国已经十分得民心了,但一个政府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另外再加上一些外部势力的插手,如果有人想要抹黑当权组织,他们将会不遗余力地大肆撰造浮言,胡乱传播,这种危害还是挺大的。

苏轼有点想不通后世这种模式,加上后世信息传递的速度相比他们这些时期更是惊人,他觉得新闻的管理更难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清朝。

雍正看着课件上的媒体分类,什么大众传媒、小众传媒,还有什么官媒和自媒体等多种新闻传播模式,也是十分好奇后世的政府是怎么平衡和管理这个问题的。

他看到这些自媒体人讨论的事情范围还挺广的,小到个人的生活,对文化的理解,大到时事甚至政治解读。

尤其是想到后世的人口总量,他对这个问题更好奇了。

宋老师:“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都会引起传媒的调整与变化。反之,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培养大众的欣赏趣味,引导舆论及推动社会迈向文明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