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44章 新的职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党代会后,青海海东正式换书记了。

海东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

那里,成了华国的黄金基地。

每天,全国各地的人,赶到海东,购买黄金与首饰。

那些首饰的式样很漂亮,除了上海与广东,就属那边的式样多。

而且,那价格很便宜。只要上海与广东的一半的价。

所以,中西部,西北部的人,都去海东买首饰。

现在,海东的黄金城有了二十万平方米。

听说,还要建第二期的工程。

一个没有黄产产源的地方,竟然成了一个黄金城。这让人们对曹云是刮目相看。

真不愧是金手指!

点石成金的高手!

宗央新的领导层上来后,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

东北是满清入关的起始地,是共和国的长子,但是经过90年代一蹶不振,现在提到东北,人们听到最多的词是东北菜和东北生育率全国倒数第一。那些往日的荣光已经消逝在岁月里。

东北老工厂时代,人民的生活是很充实的,每周有定期的露天舞会,有各种俱乐部可以参加,精神文化生活并不比现在差。

工厂子弟的自身认同性很高,集体荣誉感普遍很强。工厂大院的生活是留给老工人最美好的记忆。

下岗潮以来,东北人口即陷入了负增长。

根据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九十年代东北人口净迁出量为40.4万人,而本世纪头几年净迁出量则为219.1万人。

大批中青年作为个体商户或打工者涌向宗国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当时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高潮,很多国有企业,之前扩大生产线和企业规模,此时接不到单,工厂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再加上国有企业,体制臃肿,效率低下,计划经济模式已经不适于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外资的进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逐步崛起,对国企的垄断形成冲击。

不少工厂有下岗名单,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裁员数量,一群人无情地被抛弃在时代。

一个平衡的生活圈被打破了,下岗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每家每户都有下岗的人。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工厂氛围荡然无存,温情的面纱被掀开。

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爆发大规模下岗潮,女性失业尤为严重。很多女人听说当法国保姆能赚钱,去法国当保姆,每个月能挣2000欧,便不惜背上巨债出国。到巴黎后发现求生无路,只好去“站街”。

比利时导演奥利维耶偶然遇到她们,用胶片记录她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个胶片被送到了大红门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新任的领导们,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

“整救东北! ”

于是,国家发出了一个通知。

《国务*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不仅是意见,还有人!

大批的干部调去了东北。

这当中,就有曹云。

十一月底,曹云离开了宗纪委的岗位,调去了东北。

任吉林省省委常委兼吉林市市委书记。

就这样,曹云来到了吉林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