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60章 美丽岛(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美丽岛,

前世的这个地方,建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岛。

那就是美丽岛。

看着这个地方,曹云的记忆翻了出来。

包括美丽岛在内的整个男沙岛礁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华国渔民在此捕鱼已经持续了数千年。

因为美丽礁有两个比较方便进入内部泻湖的通道,因此华国渔民一般称呼美丽礁为双门或双沙。

1935年,为了维护南海主权,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双门环礁名称为南恶礁;这个名称太不美丽,于是二战后收复了南海诸岛后,1947年重新公布南海诸岛名称的时候改为美丽礁;1983年,再次公布南海标准名称为美丽礁。

美丽岛最初并不是军队驻守的,而是一群渔政人员和渔民在那里坚守,是报国精神支撑着他们在最艰苦的海防前线坚持了近20年。

1995年,华国进驻美丽礁后,非宾反应十分激烈,曾派出军队炸毁了中国五方礁、半月礁、仙宾礁上的主权标识,还在仁爱礁和黄岩岛等岛礁上多次“搁浅”旧军舰,仁爱礁上的旧军舰至今还在那里。

为建设高脚屋,一艘300吨级的“华国渔政34号”船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与非宾海军满载排水量4000吨的本盖特号军舰贴身肉搏并将其逼退。

此后就是一波又一波的渔政人员在锈迹斑驳,破旧不堪的高脚屋中坚守,非人无法想象在汪洋之上,缺少淡水,没有活动空间,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坚守?

那是钢铁一样的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或者说是精神奇迹吧。

有很多人不知道高脚屋吧?

这是一种以钢钎为依托,竹竿作柱、篾席为墙,沥青封顶简易竹棚高脚屋,面积只有10平方米,空间十分狭小。

加之海上补给困难,官兵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第一代高脚屋被官兵们形象称之为“海上猫耳洞”。

那一年,五星红旗飘扬在第一代高脚屋上。

曹云看到了华阳礁上残存的第—代高脚屋木桩。

由于第一代高脚屋太过简陋,无法保证在大风浪情况下的生存,只使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被第二代高脚陆续替代。

第二代高脚屋是箱式的,由铁皮等金属搭建,虽然使守礁官兵的生活空间扩大至30余平方米,可是一旦遇上酷暑季节,铁皮屋内酷热难耐,白天就和蒸桑拿一样,条件仍很恶劣。

第二代高脚屋有“海上钢亭子”,“海上蒙古包”的称号,那高脚屋的运送补给十分的困难。

曹云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三代的高脚屋。

南沙第三代高脚屋——“礁堡”,图为美丽礁上的第三代高脚屋。相比前两代,第三代高脚屋具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属于高脚屋。

这种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永固式礁堡,已经成为集海水收集卫星通信、数字电视、室内空调、文体活动室等现代化设施于一体的“海上堡垒”。

随着中国的进驻,非国开始生出事端,先后挑起了两次“美济礁事件”。

第一次美丽礁事件发生在1995年,非政府组织了38名本国与外国记者,企图进入美丽礁进行所谓的“采访”,想把引起国际的关注,但是在华国守礁人员的保卫下宣告失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