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71章 物价闯关带了的连锁反应(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1988年2月25日,院委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决定从1988年起,用三五年的时间,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把住房制度改革推开。拉开了住房改革的序幕。

春节过后,弗朗茨德维尔和汉娜开启了在燕京、天津、魔都等地的考察工作。吴炜给他定下了这几个城市。都是啤酒消耗的大户。

1987年底,中国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啤酒厂共有00多个,年产量可达662.77万千升,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西德的世界第三大啤酒生产国。

所以吴炜让弗朗茨德维尔在这几个城市考察一下啤酒产业的行情。

而198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十个年头,随着企业数量不断的增加,物资短缺也更加严重。而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最重大的事情还是“价格闯关”,说到价格闯关就必须要先解释一下当时中国经济执行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中国执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的状态,价格双轨制就是同一种商品,在国家计划之内生产的商品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比较低),在计划以外的商品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自由定价(比较高)。这种价格双轨制从1984年开始,已经执行4年多,在这期间有利也有弊。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工厂完成生产计划以后可以有限提高产量,增加的这部分产量可以投入到市场,赚取利润,也是国家为了减轻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采取了一种过渡性的策略。然后再慢慢的提高计划商品的价格,逐步进入到市场化,避免一步到位,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就是,一个产品,有的人可以用优惠券1块钱买到,而另外一些人就必须要花5块钱买。这个5块钱才是市场价格,也就是这个产品的真实价格,那个1块钱的产品就是内部价格,同样的一个产品有两种价格,这就是双轨制。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那些只有1块钱的人也能消费产品,生活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那些愿意用5块钱购买产品的人也可以刺激市场,让蛋糕厂能赚更多的钱,生产更多的产品。

这就导致有些能弄到优惠券(批条)的人会直接把优惠券卖掉,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更加划算,至于其他人,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这样就给一些人牟利的空间,官倒也随之产生,大肆利用优惠劵套取大量的金钱。使得那些只有一块钱的人花着高价才能买到属于他的优惠产品。

如果倒卖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生产资料,那就会导致很多生产低价产品的厂子没办法开工,工厂不开工会导致各种生活物资的短缺,进而推高物价,物价上升会导致大家更多的抢购商品,老百姓会认为钱越来越不值钱,只有购物才是保值的,结果进一步造成物资短缺,物价上涨,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

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案例,在魔都,一千吨钢材原地不动的被炒卖了129次,价格上涨了近3倍,参与这一事件的有江苏、广东、安徽和湖北的83个部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