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热爱祖国(6)分家(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6.分家

生活总会捉弄我们,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就像歌德写的《少年怀特之烦恼》,烦恼无处不在,烦恼无时不来,人总要排遣内心的烦恼。生活也总会捉弄劭群,让他一刻也不能停息,就像大河奔腾,东流到海,一刻也不能停息。一段的平静之后,必然是狭谷险滩,峰回路转,飞流急湍。伟人的气度和气魄,才有了后来的“高峡出平湖”,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人间的知音,胸中的风云耦合在万里江山。

高中的学习刚刚起步,家里的生活难以为继。高一上学期,劭群迎来了他的第二次分家,这一次比较正式。村里的干部,宗族的长者,家门上关系不错的,大家围坐在炕上,大哥国群和二哥永群也都在,大哥在初中时就分出去了,这一次为了劭群也被叫来了,因为这是他们家理论上的最后一次分家,现实生活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分家,因为劭群是老三,是老小。

分家时很多细节都记不得了,大概就是父亲母亲把家里的情况简要而总体的说了一下,这是官方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家里边还拉了多少饥荒,也就是欠了多少外债,目前家里边还有什么。

既然请了管事的来主持公道,那么就得把这些情况要告诉人家,人家也好从中拿主意,有理有据,让大家感觉到一碗水端平。管事的总会给大哥国群和永群施加压力,这是农村的通用做法,父母年岁大了,劳动能力就意味着收入,劭群年龄小又上学,是明显弱的一方。所以生活面临的压力只能传导给国群和永群,农村一辈辈过来的,大家见识的,经历的,心里都有杆秤,都有个盘算。

管事的首先提到了劭群年龄还小还上学,家里没有房子。劭群就站在外间的门口,参加会议但不表态,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站在那里听,也容不得他说什么,听安排就行了。有一个村干部说到:劭群上学,三年高中老王和老穆管,也就是劭群的父母。如果考上大学,国群和永群一人出两千块钱,那个时候上大学一年将近一千块钱,四年四千块钱,如果考不上大学,这个钱是用来给劭群盖房子。

然后村干部又加了一句: 国群,永群,嫩爹嫩妈岁数都大了,就别再指着他们老俩了,你们没意见吧?国群笑了笑:我的房子也得自己盖,我没意见。永群不带表情地说:没意见。宗族的长者,家门上的人,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说了一会,大概是,人家兄弟两个行,人家主动的承担饥荒,没有说不管老嫚,老嫚要是出息了考上大学,国群永群没准也能沾上光哩。然后又是互相递烟卷,劭群父亲就陪着他们说笑。母亲却是一脸忧愁相,不说话。劭群心里想:上大学有学费了,太好了,我才不回家盖房子。

聊天中宗族的一个长者,又提起来:老三结婚,兄弟两个也得出钱呢,这是大事,没钱可娶不上媳妇。这个时候就有人看着劭群逗他:三嫚过几年快娶媳妇了,你们哥两个不出钱,他就得打光棍子。说的劭群不好意思,低头看往别处,大家哈哈笑起来。接着就明确了,老三结婚,弟兄两个一人出一千五。这一次没有征求意见,也没有人反对。

家里边现在住的新房分给二哥永群,劭群跟父母搬出去借房住。家里的地排车,还有一头没有角的老黄牛分给了劭群。一头牛拉着一辆车,车上装着几袋子粮食,个人的衣服和锅碗瓢盆,从二哥家搬出来了。后来母亲告诉劭群,搬出来那天劭群还坐在车上唱着小曲,还挺开心。劭群记不得了,不过分家后,自己成了单独的一家,会有突然长大的感觉,平添了几分豪气。

新借的房子在村的东南,一家三口人,一个方向种地,一个方向上学,生活压力和学习所需带来的紧迫越来越凸显,这真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有点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感觉,丝毫不夸张,一件衣服穿一年,一年只吃粮食不吃菜。

这个新借的房子,劭群只记住了房前的压井和水泥池子,水泥池子东西向的,压井也就是农村的水井,家家户户都有,家家户户都用。压水的时候需要先打一瓢水,倒进压井里,快速按压几下水就出来了。到底什么原理,大家没有多少人知道,也不去深究,太费脑筋,没有意义。上学的都知道,其实就是利用了大气压。

劭群去地里给棉花打农药,有时候借大哥家的机动喷雾器,速度快,主要是帅气,嗡嗡响的声音就是一种档次。今年热播的影视剧《狂飙》里徐江的台词就讲过: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所以,很多人对档次,还是比较看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