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7章 赶集了赶集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国庆假期的第三天,夏盼盼和妈妈去街上赶集了。

两人起得早也没做早饭,因为妈妈说要带夏盼盼上街去吃面。

张雪梅把还没睡醒的弟弟放在背上,让夏盼盼帮忙绑着,又和夏盼盼一起抬着大半袋的花生,走田埂上去了新屋。

后门没开,奶奶他们要是没醒,喊半天前门也听不到,两人就绕隔壁的两个房子之间一人宽的小路去前门。

前门开着,奶奶家已经起床了,正在做早饭。夏盼盼跟奶奶打个了招呼把弟弟放在床上让他继续睡,就跟着妈妈往街上走。

两人没坐上班车,在村子过来的路口搭上村里一个手扶拖拉机, 张雪梅上车后用带的肥料袋一铺就坐着了,然后码好大半袋的花生,让夏盼盼坐在花生袋上。

手扶拖拉机“痛痛痛”的往前走着, 张雪梅和车上夏盼盼一点都不眼熟的的人大声喊着聊天,身子也随着车身晃动,

“哎,去街上榨油,再给娃们买点东西,”

“娃成绩还不错,前个考试还考第一名,发了奖状和奖品。”

“哎,娃聪明,不用我管着都乖”。

“也希望能出个大学生,以后有个好出路”。

“哎,现在就享福呢,以后再读个大学就更高兴了”。

……

夏盼盼嘴涩了,呼呼的风声都吹不散脸上的温度,只能不停的配合着妈妈的话,对车厢里挤的满当当的人看过来的目光,回以羞涩的微笑。

国道已经修了可以开车来回的水泥路了,公路两边都是地或者住的人家,地头上都是排水渠。有住户的地方把门前都平整了当自家前院,虽不能种菜什么的,但挨着公路边的地方都栅了栅栏,就想圈成自家的地盘晒个东西什么的。

夏盼盼新屋那里也不例外,学个隔壁几家,松松的用树枝围了栅栏以后又买了陈刺苗给爬满了围栏,陈刺苗就是字面意思,爬藤树全是刺。

新屋去街上一共也就二十公里左右的路,坐车本应该很快的,无奈人太多。

公路一共三个车道,平常人车来往问题不大的。但是现在赶集,走几分钟就有两边的一条小路上来一些人。

路上人太多,骑单车的,走路的,骑摩托车的,开手扶拖拉机的,还有偶尔来小车大车的。满满当当挤满了大路,所以手扶拖拉机的速度还没有骑单车的快,一路上车上的人都在不停的,跟旁边走路的骑车的人打着招呼聊着天。

这时候没有所谓的人行道,除了三个车道的公路,无路可走。一直到两年后夏盼盼上了初中,国道开始第一次扩修,公路两边的住户才被强拆了栅栏。

快到镇边上时,车已经堵的得停下慢慢等人流再走了。

不一会的时间,路没走上几米,后面也已经完全堵住了。前行的路,人不让车,车也走不了。后退的路更是如此。

夏盼盼想下车走路,这时候走路会更快些,正纠结着,打雷了!

然后哗啦一下,坐的满满当当的一车人又说起话了,有两个大婶怕下雨,说着就扶着车箱沿跳下了车。

夏盼盼也想下车,但不敢跳。

车缓缓的走着,后面走路的人一个个都走在了车前面。

张雪梅仍旧一动不动,大声的跟剩下的几个婶子大叔唠嗑。

行吧,夏盼盼想,堵车就堵车吧,总好过扛着一百多斤的花生腿儿着强。

夏盼盼不再关注堵车的情况,无聊的开始看向前后左右路人。

十月份真是很神奇的季节,穿半袖夏裤的夏盼盼,竟然看到有人穿厚外套大棉袄!

不管穿着如何,只要是三三两两同行的队伍,人们的表情都是微笑的,和蔼的,没有阴霾的。

好一会人终于开始动起来了,车也加快了点速度。夏盼盼觉得终于快到了时, 张雪梅喊了车主叫停。

两人下车, 张雪梅再三感谢车主,然后带着夏盼盼拐个弯穿梭在房与房之间的小巷子里,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再一拐弯,出来就到了大姨家门口。

大姨家住街尾过去一点,不是主街,但是人也不算少。

一楼的门面卖的日用百货,甚至挖地的农具都有。门口却铺了两张软凉席,上面堆满了衣服。靠近马路边放了一个冰柜,冰柜上撑了个大遮阳伞。

张雪梅和大姨打了个招呼说两句话就把夏盼盼留在这里,她要先去榨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