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甄太康(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晚餐做好后,霜儿带着小环等几个丫鬟挨家挨户地将鱼送到村民手里,而康老太爷那里,甄蒙还专门额外送了一块刚做好的黄泥海东青肉。

倒不是甄蒙小气,舍不得多给几块,而是一直海东青宰杀退毛之后,实在是没多少肉了,甄家上下十几口人,所得也不过一人一两块而已。

甄蒙将黄泥海东青的功效与副作用向众人说明后,储秀和苏瑾本来对要在树上睡觉这件事非常抵触,但甄蒙解释说,动态视力是一个主动性技能,只要不使用,是不会触发被动的副作用的,两人才放下心中那一丝芥蒂。

甄蒙在大家好奇期待的目光中夹起一块海东青肉,放进嘴里仔细品尝。

“嗯,口感松脆中带着一点鲜嫩,肉质Q弹,味道鲜中带香,有些类似叫花鸡,毕竟做法差不多。吃进肚子后,能隐约感觉有一道热流从胃里缓缓散发,然后顺着脊柱一路盘旋而上,最后汇聚在双眼部位,双眼感觉就像浸泡在一团温暖的液体中,很舒服。”

众人听完甄蒙的试吃体验,偷偷咽了口口水,迫不及待地开始享用这道黄泥海东青。

甄太康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在甄家庄属于硕果仅存的老祖宗辈人物。

甄太康少年时,便喜欢舞刀弄枪,一心想成为行侠仗义的一代大侠,可是偏远的甄家庄里,身手最好的也只是村中唯一的猎户,甄太康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缠着比他高出一个辈分的猎户,听他讲那些打猎时遇到的惊险刺激场面,以及一些道听途说的江湖传闻。

直到有一天,甄太康在蟒河边的那块大石头上有模有样地打着一套乱七八糟的拳法时,一个路过的道人正巧在河边取水,下意识地多看了少年两眼,道人忽然咦了一声,开始认真观察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少年的拳脚功夫显然是胡打一通,毫无章法,但少年出拳时的角度、力道以及发力方式,已经隐隐有了无师自通的味道,道人越看越心喜,这个少年一拳一脚间,似乎暗合道门真意。

道门最讲究因果,此少年福缘深厚,若能收入门下仔细调教,将来未必不能一窥大道。

于是道人便上前询问少年,愿不愿加入道门,跟随自己修行。

少年起初兴奋异常,可当兴奋劲过去后,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道人。

“老神仙,俺还有爹娘弟妹要照顾,俺要是跟你走了,他们会伤心难过的。”

看着少年一脸惋惜的认真表情,道人愣了愣,继而释然,不再强求。

只是临走前传授了少年一段心法口诀,并非道门正统心法,而是烂大街的武者入门,也不算坏了道门规矩。

少年如获至宝,再三叩谢道人,只是当他抬起头时,眼前的道人已不见了身影。

少年满心的热烈,只道遇到了神仙下凡,毕竟在一个村野少年眼中,高来高去的可不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吗。

从此后少年辛勤苦练心法口诀,短短半年时间,便入了品级。

只是空有心法,没有相应的搏杀技击之术,更缺少名师指点,少年就这样自行摸索着,几年时间居然也磕磕绊绊练到了七品境界。

此时的甄太康已经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了,正逢邙山流寇作乱,不时洗劫黄河北岸的几个县城村落,心怀侠义的甄太康响应县里征调,毅然从军。

七品武夫,在一个小小县城征调而来的民夫勇军中,可谓鹤立鸡群,短短时日便提拔至勇军校尉,统率百人队伍。

这支由他率领的百人队伍成了勇军中最锋利的尖刀,数次与邙山流寇的战斗中,均能势如破竹,立下战功无数。

勇军越战越勇,最后与周边几个县的勇军合兵一处,反攻邙山,剑指流寇大本营。

这一役勇军斩杀流寇四千余人,甄太康更是亲手摘下了流寇头目的脑袋。

这位仰仗自身八品武夫境界横行邙山的流寇头目,到死的那一刻也想不明白,为何一个小小县城,会出现七品武夫境的高手。要知道入品武夫可不是大白菜,没有家学渊源,没有师门传承,寻常人即便苦练一辈子也未必能摸到入品的门槛,更何况再往前一步便是脱离了肉体凡胎的七品境界。

剿灭为祸多年的邙山流寇,令河阳县令喜笑颜开,忙不迭上书请功。能当上县令的,无一不是科考中举的佼佼者,文采自然出众,一篇奏折洋洋洒洒,将自己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身先士卒,又是如何临危不惧描述得生动详细,让人闻之不禁为之动容,都要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国之栋梁。

更有背景强硬的官宦子弟,见剿匪有功,立刻上下打通关系,将原本属于甄太康的功劳据为己有。

最终结果便是,那摘了桃子的官宦子弟,则凭此功劳一跃升为军中新贵,就连河阳县令,都升任一州知府。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剿匪战役中立下头功的甄太康,则只是被赏了一个不咸不淡的乡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