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四百八十 王者之怒(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是谁曾经说过:「隗多友其人,善奇战,出奇兵,然却不善正战。」对了,是召伯虎在劝谏自己不要将灭鄂这样的正战交予隗多友时说过的。当时,自己不以为然,还以为是隗多友对鄂姞的娘家有所保留,才让召伯虎如此说的。如今看来,召伯虎洞察力非凡啊!

何为善正战?耐心固守而谨慎求战,成则成矣,战法则没有多少值得说道的。然国家大争,为求奇绝而宁可败之,岂不大谬哉!

自兵争问世,战场从来是双方大军为国家而一决胜负的角力场。此间之根本所在,是国家利害之得失,而非一将才华之毁誉。唯其如此,主将能以看似平淡无奇之方略而完胜敌国,宁非大幸哉!

相对于邦国大计所需要的胜利,有否奇绝之战,实不足道也。不如说,奇绝之战因其求奇求绝,而必然具有不确定的风险;平战而胜,则因不求奇绝而唯求战胜,必然具有确定的胜算。

身为最应为国家利害计的君主,是选择确定的胜算,还是选择不确定的风险,岂不明矣!冷静缜密而有兼思之胸襟,善于筹划盘根错节而多有意外变化之总体大战,此乃隗多友之短也。而抛开大决战的深层根基,而过分看重战场谋划之奇绝华彩,此乃如今满朝文武包括自己之短视也。

而目下的大周,正缺这样的一位将才。他在哪里呢?是闭门思过的虢仲,还是尚未老辣的卫和……

至于隗多友的贪功冒进,他勿宁愿相信那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想起两个多月前王宫广场前撞钟的那一幕,他是那样的血脉贲张,怒不可遏,为一媵而动王者雷霆之怒,轻易发兵欲将东猃狁灭国灭族,何其莽撞也?

倏然,他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匹夫之怒,不过血溅五步;而王者之怒,天下将流血漂橹。」此中真意,他姬胡今日算是明白了。

然则,战败之后,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场呢?没有了边军,西猃狁必会谋划回迁,大周西北重新将燃起烽烟;而灭鄂诸般事宜也在铺排当中,开弓没有回头箭啊……姬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臣启我王,隗多友不仅丧师辱国,还公然降敌,于孤竹城下招摇过市。此乃对我大周王室的最大侮辱,请大王下诏将隗氏一族押赴镐京刑场,问斩弃市,以正国法。」

专为处置边军兵败事宜的朝会一开始,周公定便沉着脸举笏奏报。的确,大周与猃狁征战百年,虽各有胜负,却还从未出过兵败投降的将领。满朝文武虽碍于召国公的面子没有公然应和周公定之请,然在心里也是暗暗赞成的。

「周公之议,臣反对。」召伯虎朗声转出相案。

朝臣们虽知晓他会偏袒隗多友,但却没有想到素来持理的召相,竟然会在朝堂之上公然袒护,这也太……太明目张胆了些吧?一时人人侧目,议论纷纷。

召伯虎没有理会这些或鄙夷或疑惑的目光,一双清朗的眸子只看定了周公定:「据虎所知,隗子良刁然一身,并无族人。在镐京只有一妻与一尚未出齿之幼子,周公之意,是将此母子二人斩首弃市么?稚子何辜?隗夫人又有何罪?」

周公定毫不相让:「隗多友降敌之时,可曾想过会牵连妻儿?若因稚子之故,而容许此叛逆之后存活世间,我遑遑大周,何面目示与天下?」

「此事境况不明,周公何以信誓旦旦呼断定隗子良有叛国之罪?我且问你,可有一名败兵逃回镐京?五万边军折损,国之重噩,周公不建言朝廷选派重臣前往调查败军成因,反而在这里揪住妇孺不放,是何道理?」

「召相如此说,是何意?

卫侯奏章上讲得分明,隗多友率全部余军投降了东猃狁金兀都,他们已在草原升帐,何来败军逃回镐京?至于调查,自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前,必须处置叛国投敌之贼,以儆效尤!」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说,此事需慎重,不可轻断!」召伯虎转身向王座深深一躬:「大王,臣请亲赴土长城,调查边军投降之事,定给朝野上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姬胡有些猝不及防:「召相政务繁忙,何需亲赴土长城调查?此事派一能吏去做也就罢了,杀鸡焉用牛刀?」

「大王——」召伯虎一脸慨然,郑重跪下叩首言道:「隗多友乃臣多年故友,深谙其性。臣断然不相信他会投敌叛国,若不能将此事调查个究竟,虎下辈子无法安心为人。何况作为举荐之人,若他真的通敌叛国,虎亦得获连坐之罪。臣请大王恩准!」

「可正因为此,老臣觉得召相更应该避嫌才好哇!」周公定不阴不阳地说了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