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91章 集权(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8月中旬,吴捷离开长沙,前往湖北视察。目前,北路军几乎已经占领湖北全境,仅剩襄阳府、郧阳府两府仍在清廷手中。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襄阳地位重要,堪称天下中枢。复兴会根据地都在东南,得襄阳可以谋西北,得西北可以断满清之肩掖。

无论如何,满清都要全力保卫襄阳,但湖北境内的绿营、八旗皆连败北。堪与复兴军战斗的,只有八旗副都统多隆阿一支人马。

多隆阿是满洲正白旗人,达斡尔族,擅长指挥马队。历史上,他是晚清名将,与湘军名将鲍超齐名,有“多龙鲍虎”之称。

多隆阿并非湘军嫡系,归曾国藩指挥。曾国藩往往让多隆阿、鲍超这样的非嫡系部队打援,让曾国荃攻城。到头来,非嫡系部队吃尽苦头,曾国荃却得以入城,大肆劫掠,名利双收。

他对曾国藩厚此薄彼的做法十分反感,在官文的策划后,与安庆之战后引兵北上,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

多隆阿是个帅才,在陕西残酷镇压回乱,很快就逼得回族起义军撤回甘肃。但多隆阿在城外督战时被流弹击中,不治身亡。

现在,多隆阿正在坚守襄阳,试图负隅顽抗。

北路军方面,以左七军第五师、第二师一部,太平军韦俊、李秀成部为主力。第五师是新整编的部队,主体为天地会武装,战斗力不如前四师。太平军不算正式的复兴军,缺少先进的武器弹药。

幸而湖北方面的清军多为绿营、八旗,远不如湘军精锐。故北路军虽然不如南路军兵强马壮,也能在湖北摧枯拉朽,一路攻城略地。

湖南底定后,吴捷调第四师、骑兵师增援北路军。北路军统领罗大纲调兵遣将,准备一举克复襄阳。清军兵单势寡,已经很难再守得住襄阳。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吴捷对襄阳战事并不操心,主要是前往视察湖北军政委员会的运作情况。

二次西征使复兴会控制了湖南、湖北两个新省份,初步走出了东南一隅。日后,复兴会将控制更多的省份,甚至能够统一全国。

如何处理总部与各省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各省忠诚于、服从于总部,成为吴捷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几千年来,受地理形势影响,华夏一直都是一个中羊集权制国家。

满清虽是异族,却通过联姻有效地控制了蒙古部落;在西北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在西南,通过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大为加强。

可以说,从地理上看,满清的扩张已经到达了极限。西北至昆仑山,西南至喜马拉雅山,北至外蒙,南至交趾,东至大海。这正是华夏在地理上所能控制的极限。

从某种意义上讲,满清比元朝实际控制的疆域更大。朝廷第一次有效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如何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答案只有一个:中洋集权。

华夏封建传统,朝廷强大,各地就能服从朝廷,华夏就能保持昌盛。朝廷衰弱,各地就要独立,华夏就会混乱,外敌就能趁虚而入。

就晚清而言,太平天国和清朝两大政权都亡于朝廷衰弱。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站

太平天国末期,湘军围攻天京。太平军散布各地的还有几十万大军,却以天京没有粮食为由,既不供给天京粮食,也不率军勤王。太平军散布各地,各守轸域,终被湘军各个击破。

晚清时,为镇压太平天国,湘军、楚军、淮军等汉族武装相继崛起,汉人督抚势力逐渐坐大。战争中,督抚获得财政、用人、军事等方面的特权,开始尾大不掉。

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同时对十一列强宣战,通过电报分发上谕,要求各地率军勤王,对抗列强。

东南各省的汉族督抚如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竟然拦截电报,宣称上谕乃伪造,组织“东南互保”,拒不勤王。

朝廷在庚子事变中颜面扫地,权威大受影响。事后,慈禧太后还要明令褒奖东南方面督抚,夸他们识大体。

从此之后,地方势力更加坐大。清廷成立商部、邮传部等新部门,试图加强集权。但这些新部门要么被地方督抚轻视,要么被汉人势力渗透。

可以说,太平天国之亡、满清之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失权,地方坐大。

到了北洋时期,各省实际独立,军阀混战。华夏内乱,被列强肆意入侵,衰弱到了极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