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新市古镇蚕花庙会:原来,清明还能这么过(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到了明朝,德清出了一个叫陈霆的人,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学者,写了很多有关仙潭的诗词和典籍。其所编纂的《仙潭志》中对这一时期的新市古镇有着详尽而令人神往的描述:

“泽国渔盐几万家,从来人物盛繁华……比屋傍河开市肆,疏苗盈野间桑麻。”

再后来,香客和游人习惯了在清明节时期把所有的神仙都拜一遍,以保佑这一年平安丰收,顺便在逛逛香市;商家习惯了在清明节前后把货囤满,一边等着香客上香,一边赚个盆钵有余。

有道是“仨月不开张,开张吃仨月”,新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养蚕和产丝基地,丝绸本就远销海内外,加之每年清明节前后刚好接近春蚕的最佳养殖期,商人们就更不会放过这一“天选”良机,于是十里八乡的农民就都赶来扎堆卖“蚕货”了。

丝绸和丝绵料子、桑蚕工具及周边产品成为了香市上的抢手货,人们自发地把“香市”和“养蚕”结合起来,新市古镇的桑蚕丝织制品一时间名震八方。

夹在湖州与杭州中间,新市码头直接掐住了两地的“嗓子眼儿”,大运河上的“水上快递”船没日没夜地跑起来。自古咽喉出要塞,只要我不撒手,你们谁也没我赚得多……

别的地区发展丝织业,开个作坊、办个厂那就了不得了,而新市的丝织业不仅成规模,还特别细致。茧行、丝行、工具行,还有专门的“桑叶行”。赶上个旺季,卖叶子的比卖绸子的挣得都多,真乃闻所未闻的大新鲜啊。

喜欢真丝制品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今日很多质地优良的真丝服饰都产自浙江湖州(及周边城市),因为“蚕丝之贡湖郡独良”。而放眼湖州当地,新市的丝织品“独正”。

得,这几年把中国逛了一溜够,别的没记住,倒成了半个“特产行家”——

您知道哪的花生好吗?不是京津冀鲁豫这中原地带,而是江苏的一个小城,叫泗阳;

您知道哪的红薯好吗?不是京津冀鲁豫这中原地带,而是福建的一个小镇,叫六鳌;

您知道哪的面条好吗?不是中原地带,而是南方的一个小城,叫衢州;

您知道哪的真丝好吗?耶,答对了!就是浙江的一个古镇,叫新市呀。

湖州的真丝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一件夏天穿的长款防晒外罩只要100出头Rmb。先开始我还以为买到了假的——哪有这么便宜的真丝衣服啊?收到之后拿打火机一燎——啊呀我天,它居然是真货。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咱们单开一篇再聊。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总之就从这件衣服开始,陆陆续续,我把全身的衣服,包括内裤都换成了湖丝——反正这湖丝比涤纶也没贵多少,穿着又顺滑又漂亮,我当然要穿这个好的呀。对吧。

一入江南深似海,从此北方是路人。

言归正传,说回蚕花庙会。

其实,世上根本就没有“蚕花”这个东西。如同主角光环本无“环”却自带美化和保命系统,此“花”象征着江南人民的美好愿望:草木复苏万物兴,蚕花绽放百春盈。

严格来说,新市古镇的蚕花庙会其实不能算是一项古老的文化活动——截至到2021年,它刚刚举办第23届。可对于新市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过年还重要的“节日”:

一方面,(据说)新市古镇的这一传统在整个江南水乡是独一份,且1700年从未间断,堪称“举国罕见、江南奇闻”;另一方面,蚕花庙会的“来头”着实不小。虽然那会儿新市的清明集市并没有固定的名字,也未必叫xx庙会,但人们早已把它当成庙会来逛了。

庙会是中国集市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通常来说,但凡宗教活跃、寺庙集中的地方都会存在庙会。早年间这种“大集市”只出现在春节、元宵节或“二月二”龙抬头之时。随着思路和眼界的日渐打开,人们不再拘泥于旧传统,不再禁锢于旧意识。对于新市人来说,清明节是祭拜先祖的重要日子,同时也是一个盛大的“丰收日”,自然要欢天喜地盛大操办了。

所以“蚕花庙会”大抵是近代和现代的产物。

没想到,蚕花庙会第一次举办就“火”了。那一年(相约1998),新市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状态。更没想到,这一个庙会拉动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整体经济,且,这样的“大场面”此前在这个小镇上已经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了。新市人认识并切身投入到了创新和延续的实践中,几十年之后,就有了“蚕花庙会把清明节变得像过年那么热闹”的今天。

只可惜,我到新市古镇的季节并非蚕花庙会举办的时节。但,当我读着新市人星火燎原的传奇故事,想象着新市古镇车水马龙的往日盛景,思绪早已飞出很远。我的内心,早已在期盼下一个春天的到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