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新市古镇:名人辈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继续浙江自驾游。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江南水乡小城:新市古镇。

新市古镇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小城。参观新市文史馆的过程,可以说是“惊奇”连连,时而瞠目,时而感叹:原来这个默默无闻的低调小镇,竟出过这么多的名人。

第一个要提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着名道学大家:陆修静。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曾经提到,新市古镇还有一个别称叫“仙潭”,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和这位“陆仙人”有关。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着名的军事家叫陆逊,陆修静是其家族侄系的后裔。此外,陆修静还是道教的“上清派”祖师、南天师道的“教主”。

上清派重内修而不重外练,这一点为后世的道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修炼之“法”与中医相结合,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史料记载,陆修静乃是临乡人,他和弟子们见此地天相吉瑞、水脉绵延,三潭奇景使人流连,隧隐居此地。后来新市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云游传道、广施正能量的“大仙”,于是口耳相传地将自己的家园称为“仙潭”。

至今,新市古镇中的很多建筑和桥梁的名字很多都保留着“仙”字。新市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风格始终融合有道教精神的装配,包括新市镇地形之风水寓意都带有明显的道家理论色彩。

在传说中,1000年前的新市古镇仰天俯地的三潭九栅之区域规划和设计带有显着的八卦意味。青龙桥、白虎桥、朱雀桥、玄武桥四象兼备,可见陆修静本人对这一座小城文化的影响之久远,以及陆仙人在历史上的身份和地位之重要。

陆修静为道教做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在这个人出现之前,魏晋时期的道教文化是缺乏组织、不成体系、“真伪混淆”的,而陆修静花了半生的时间将道家理论编排成了一套成规模、有着严密结构的“经诀”。其编纂的《三洞经书目录》为唐代和宋代的“上层精神”社会所沿用,其思想延续数百年之后,才于元代归并于“正一道”中。

我们要说的第二位新市古镇的着名人物叫吴潜。

吴潜是南宋时期的着名官员,也是一位诗人。说起来,他对于新市的“贡献”和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陆修静有着不解之“缘”。新市古镇的“仙潭”之名取自陆修静的传奇故事和精神,而最终“拍板”此名字的人,则是吴潜。

陆修静在新市古镇隐居时,住在东栅水台边的一间小房子里,深居简出,众人多数时间只闻其琴声而不见其人,有传说那琴声是从潭底传出,且每当陆仙人入潭沐浴之时,上空便有“道光”浮现。陆修静“驾鹤西去”之后,人们便在这一汪仙潭边上建了一座陆仙楼。关于陆仙楼,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已有所分享,在此不赘述。

800年后的南宋时期,当时的丞相吴潜心系家乡,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山水,在归乡之时他便亲笔写下“仙潭”两字赠予陆仙楼悬挂其侧。从此仙潭之名远播四方,一度盖过“新市”,仙潭的故事在江南一带也一度传为奇事。

话说,这位叫吴潜的官员也是新市古镇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吴潜家的宅院叫“吴家园”,至今保留在新市古镇,同样流传至今的,还有他不同寻常的故事。

在封建年代,科举及第是一个人平步青云的第一步,而吴潜此生就赢在了这一“步”上——他20出头就考上了状元,从此成为了全族乃至全镇人的骄傲。

新市古镇中有一座状元桥就在他家宅院的附近,是以他的故事所命名。状元桥作为吴潜踏上仕途的“第一步”,成为了新市古镇“七十二座桥梁”中数一数二的“吉祥桥”。至今,新市谁家有学子也会在上面走一走,求个金榜题名。

吴潜不仅官运亨通,还很有才华,是那一朝的着名词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但当我去翻看他的词作时却发现,虽然吴潜一度官居丞相,但他的作品却带着浓郁的“抑郁”情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诸如此类语句,充盈着不得志的压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