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新市古镇:名人辈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纵观吴潜生平,为朝廷贡献了大半生,然而身处南宋那个“丢人丢脸丢江山”的特殊历史环境下,他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虽然对于一个江南小镇来说,他可以被称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因各种原因最后并没有得以善终。

虽晚景凄凉,但吴潜为人宽厚、不忘本,“退休”后他曾在新市古镇的吴家园内开了一个书院,旨在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此外,新市古镇的别名“仙潭”二字就是他亲手书定的。

我们要说的第三位新市古镇名人叫陈霆。

陈霆是土生土长的德清人,明朝进士、学者,他的生平和吴潜有着相似之处,都在仕途上大起大落过。但陈霆比较幸运,中年得以“平反”。随即,陈霆“识趣”地告“老”还乡。

有道是一个心怀平淡、懂得取舍的人是会被老天格外厚待的。回到家乡的陈霆开始专心写书了,而他真正“辉煌”的人生,就从远离朝廷开始。

在余生的几十年中,陈霆先后创作和编纂了《仙潭志》、《两山墨谈》、《渚山堂词话》等作品,留下了“三潭夜月”、“仙潭十景”等珍贵记录,为后人研究新市古镇的历史人文和景观风貌提供了大量详实且宝贵的文献。

相比宋朝的吴潜丞相,陈霆的诗词则闲适淡泊很多。“细草幽香受履痕,东风更为客开门。竹余新笋供茶料,树借繁荫盖酒尊。”瞧,这字字透露着的都是看淡和“放下”的通透心境。

我们要说的第四位新市古镇名人叫朱泗。

关于朱泗的生平其实史料记录很少,我们也是从陈霆编撰的《仙潭志》中才找到了有关他的一小段描述:凤阳泗州人朱煦夫妇随军滞留新市,诞朱泗。

如果说陈霆的贡献在于“文”,那么朱泗对于新市古镇的贡献则是关于“武”。

朱泗为新市古镇办了很多实事儿。公元308年的晋朝时期,隔壁的陆市人因家乡发洪水而迁徙到了新市。正是这位朱泗将军带领着一方百姓挖通了江南运河及本地段的渠道。

“仙潭十景”就是在朱泗的参与“规划”下逐渐成型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新市古镇的“奠基人”其实也不为过。

为了纪念朱泗,新市后人为他修了庙,每逢清明节都会上香祭拜,祈愿他的在天之“灵”保佑一方人民来年风调雨顺。这一习俗随着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人口繁盛以及新式桑蚕贸易的繁荣而发展成为了“香市”,也就是新市古镇着名的民俗活动“蚕花庙会”的前身。

我们要说的第四位新市古镇名人叫沈铨。

沈铨是清代朝廷钦定的宫廷画家。在当时,拥有这样“身份”的画家通常要么出身名门有基础,要么书香门第有背景,而沈铨都没有。他出身贫苦,幼时家里做小生意。沈铨与艺术最“近”的距离便是父亲摆弄的那些小手工艺品。大约是从小耳濡目染习得了些许笔墨才艺,他对字画颇有兴趣。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沈铨终于有机会“主宰”自己的人生,这时他才正式开始学习绘画。由于他先后所拜的两位老师都擅长花鸟,这为沈泉创“南苹画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铨的国画精工妙笔,纸上之物灵活生动,他的画作最大的特点是构图绝妙,着工笔于平面上区别万物之“层次”而不越“位”,在当时多崇色彩的江南画派中,他显得颇为不同。有这样的说法:在当时的江南画界,如果沈铨认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传说,沈铨是第一位远渡海外传授中国画技艺的画家,名望之高,后辈亦不能及。新市古镇至今留有沈铨故居,并有“沈泉研究会”集结其作品及其艺术技巧以为后人之用。

至此篇,关于新市古镇的游记已接近尾声,我们下一期文章要分享的是最后一部分:新市古镇以及湖州德清的美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