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花园的鬼》第31章 了解朱熹(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同学们大笑。李周和赵志德也会心地笑了......

李盈盈又引导同学们讨论另一个课题:“下面讨论什么叫理学。先查字典或词典,看‘理’是什么意思?”

同学甲说:“理,是条纹,纹理。”

同学乙说:“理,是道理,事理。”

同学丙说:“理,是管理,办理。”

同学丁说:“理,是对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如哲理等。”

李盈盈引导对“理”的辨析:“从这个词义中,我们分析一下,哪一条词解同‘理学’的‘理’贴近?”

巩柱说:“和条理的理贴近。”

刘宾反对:“和道理的理贴近。”

苗苗另有看法:“你们都说得不对,理在这里是发表意见!”

李盈盈微笑总结:“理的本义就是一些物质上面的‘纹’,看,我们的作文本的横线,这叫纸理;我们手指上的纹,这叫指理。理学,是从理的本义引申而来,这里是指对事物有条有理的看法。”同学们好奇,对此还不解。李盈盈进一步解释道:“朱熹对事物有什么看法呢?他说,任何事物都是有理的,理就是规律。这些理(规律)影响人的思考,人的思考都是受事物规律的影响。有一天,朱熹和当时的哲学家陆九渊在今江西铅山鹅湖论辩,两人观点针锋相对。朱熹说,‘理在气先’。就是说,这个理(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人们掌握了理(规律),那么思想道德就顺理了,高尚了。’陆九渊摆摆手道,‘不,不,我的心(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你看湖畔的垂柳在摇动,那不是柳枝在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动自然动,心静自然凉,’两人谁也不争过谁。他们二人的思想对立,实际是‘唯物与唯心’的哲学对立!”

李盈盈话音刚落,刘宾举手,站起来问:“说朱熹是教育家,有哪些证据?”

李盈盈看看李周说:“这个问题我们请教领导李书记。他是教育专家,让他给大家讲讲,同学们欢迎!”

李周迟疑一下,看看赵志德。赵志德站起来鼓掌:“欢迎李书记指导!”

李周不好意思站起来,沉思片刻道:“听李老师的课,我很受启发。如不是李老师知识面宽和有耐性,同学们早把她难倒了。”

李盈盈不好意思羞红了脸。

李周转入正题:“根据这位同学的提问,我认为朱熹是南宋教育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湖南长沙岳蔍书院讲学中,制定了一整套教学规章制度;二是他吸取了儒学、道学的有益成果,总结了理学成就,把客观事物的理,即规律,作为影响人们意识的本源,形成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这也是后人称他为‘集理学之集大成者’的原因。三是他重视知识的训练规律。他在《春日》诗里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比喻做学问只要能掌握知识的规律(即识东风面),就能获得自已的见解,解决实际问题(即万紫千红总是春)。四是在培育人才方面,他强调把知识的培养和道德的修炼结合起来,培育了大批人才。所以后人称他为教育家!”

李周话音刚落,赵志德率先鼓掌,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室里响起来......

李盈盈对李周的讲解即佩服又感激:“谢谢李书记的讲解。这是对我前面所讲内容的补充丰富,也为我下面的辅导做出了启发性指导。”她翻开教案,继续分析:“同学们,通过以上讨论和李周书记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朱熹的成就,那么,朱熹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呢?”

玲玲举手站起回答:“因为朱熹天生聪明!”

李盈盈点点头:“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苗苗站起来回答:“因为朱熹学问大!”

李盈盈追问:“他的学问从哪里来?”

朱虎补充道:“从书本中来!”

李盈盈高兴道:“对。书是前人对知识技能的总结,是学问的源泉。还有吗?其他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刘宾站起回答:“朱熹讲过学,当过官,他在工作实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盈盈微笑肯定:“对,工作中的经验也是学问。这印证了古人一句话,做学问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苗苗最后提问:“李老师,诗的题目和诗中的内容为什么不相符合?题目应该《观塘有感》啊,怎么是《观书有感》?”

李盈盈高兴地说:“苗苗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由于时间关系,留作下一节课讨论。为了使同学们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课下预习,把诗文题目和诗文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